•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历史意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西征战役的胜利推动了中国历史向着有利于中华民族、有利于共产党、有利于人民大众的方向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首先,西征打破了国民党的军事“围剿”,巩固和扩大了陕甘革命根据地。从西征开始至1936年10月,红军先后开辟的新苏区和恢复的老苏区有曲子县、环县、华池县、赤安县、赤庆县、固北县、豫旺县、豫海县、定安县、安边县、盐池县共11个县,人口10余万,打破了敌人对陕甘根据地的包围和进攻,而且开辟了东西长达1200余里、南北宽达800余里的新根据地,为党中央把中国革命的重心转移到西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西征战役打击了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内战政策,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西征战役开始时,在陕甘根据地周围的国民党军队中,只有东北军和第17 路军与共产党秘密建立了初步的统战关系,不愿再同红军作战。西征开始后,西方野战军政治部发出指示,要求各作战部队做到“使每个指战员深刻的认识,要争取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不仅仅依靠红军打天下,而且要争取白军到我们这边来。”曲子战斗中,通过对负隅顽抗的残敌喊话,晓以民族大义,使其终于全部放下武器。对敌第105旅旅长冶成章等被俘官兵,都经过抗日统一战线教育,除自愿参加红军的以外,其余发给路费,让其回家,并托他们带信给马鸿宾及其下属,进行了争取。对驻榆中、定西、静宁、靖远一带的邓宝珊新一旅也通过带信方式或派人接洽,做了大量工作。红军把东北军、西北军作为统一战线工作的重点,特别是对东北军以政治争取为主,由最初的战场喊话发展到战场联欢,并与他们签订了停战协议。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与杨虎城、张学良之间的统战关系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张、杨二位将军接受了我党联合抗日的主张,并积极推动西北大联合局面的形成。到1936年9月,红军与东北军之间基本上实现了停战。所有这些,分化和瓦解了敌人营垒,争取和团结了东北军、西北军等广大官兵,使红军能够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最顽固的敌人,对于后来西安事变的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12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中央关于西安事变的通电,毛泽东在作结论时指出: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是站在红军的侧面,受红军的影响很大。

    第三,西征战役的胜利为红军三大主力部队胜利会师创造了条件。(一)西征战役中开辟的新区,缩短了红军第一方面军与第二、第四方面军之间的距离,并提供了可靠的后方依托,使红一方面军在迎接二、四方面军时免除了后顾之忧,迅速西出南进,占领将台堡、打拉池等战略要地,与到达漳县、临潭、渭源、通渭地区的红四方面军,到达成县、徽县、两当、康县等地的红二方面军形成夹击西(安)兰(州)大道、南北呼应之势,顺利实现了三大主力红军的会师。(二)西征战役中,西方野战军兵员增加,实力增强,战斗力提高。按照中央军委关于“要利用一切机会扩大红军”的要求,各部队普遍把扩大红军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使兵力从西征战役前的1.7万余人,增加到三大主力红军会师时的3万余人。红军第1 师第3团至9月下旬,在4个月时间内扩红256人,还从俘虏兵中补人128人,共增员384人,占到全团875人的43.9%。陕甘宁省委也积极配合扩红工作,半月内动员700名贫苦农民青年参加红军,并组建起陕甘宁省独立师,辖4个团,有兵员1300多人,成为清剿土匪、保卫苏区安全的中坚力量,使主力红军能够集中精力与国民党主力部队作战。(三)征集了大量资财,保障了红军后勤供给。陕甘宁省委、省政府及各县委、县政府成立后,始终把筹集军粮、物资作为工作的重点。9月初,红一方面军向二、四方面军靠近时,省委向各县下达筹集军粮3.3万石的任务,要求一月内完成,以保证红军给养。经过军地共同努力,基本完成了任务。三军会师后,红一方面军为红四方面军指战员每人操办了一件棉衣,并送去毛衣、毛袜、手套等大批慰问品;送给红二方面军大洋5万块,牛羊2000多头(只),粮食数万斤,棉衣1000套,羊皮数百张,羊毛2万斤,缝纫机3 台。如此丰盛的后勤补给,均取之于新苏区,供应之充足,是长征以来从未有过的。

责任编辑:孙雅茹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