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网讯 (记者 郑朝静 高于婷 马骁)民生事业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在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来自各条战线上的市人大代表关注广大群众心声,聚焦社会民生实事,为推动全市民生事业发展建议献言,“城区供热”“上学难、择校热”“停车难”“物业管理矛盾突出”等民生话题频频出现在各个代表团的审议会场……
推进西峰城区供热管理规范化发展
寒冷的冬季来临,与每一位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西峰城区供热工作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也成为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人大代表关注的话题。
据了解,自2009年以来,在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城区集中供热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除去在建和新建建筑物,庆阳市城区目前总供热面积达906.6万平方米,其中纳入集中供热面积692万平方米,分散供热面积214.6万平方米。
但同时,还有约700万平方米无热源保障,在未纳入集中供热的城市西区和北区,家用小煤炉和部分小吨位燃煤锅炉脱硫除尘设备不完善,烟尘排放不达标,导致冬季局部地区空气质量差、污染较重,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还有诸如管理单位责权不明,分户计量改造缺乏统一管理,城区换热站建管不一、矛盾突出,老旧小区二级供热管网规划缺位、管护不到位等问题。此外,在已纳入集中供热的南区和东区,也存在二级管网配套不到位等问题。
针对西峰城区供热存在的这些问题,王驰、毛颖敏、张芳艳、白春琳、杨波、董书堂、王晓琴、张超、赵海东代表联名提出了《推动西峰城区集中供热规范化管理和科学化发展》的建议。他们建议尽快研究出台《西峰城区集中供热管理办法》《西峰城区分户计量改造管理办法》和《西峰城区二级供热管网建设实施意见》,使城区集中供热发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形成一套政策界限分明、产权清晰、责任主体到位的长效管理体制,推动庆阳市城区集中供热事业实现规范化管理和科学化发展。
统筹解决西峰城区择校热、大班额问题
在2016年秋季招生入学时,西峰城区择校热、大班额等问题再次闯进广大市民的生活,成为市民热议的话题。
据了解,包括市直学校在内,西峰城区现有中小学25所,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9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38699人。其中,小学共有458个教学班27936名,平均班额68人;初中10763名,平均班额56人。此外,从2016年秋季入学情况看,非西峰户籍的学生总数已占到西峰城区学生总数的49.91%。
据朱照华代表调查,造成目前西峰城区择校热、大班额问题突出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学校与学校之间在管理、师资、质量、条件、地域等方面确实存在不均衡,导致城区学校家长“择校”思想严重。另一方面是因为旧城区学校相对集中在城市中心,周边学校少,现有学校无法满足就近方便入学的需求,加上个别学校周边住宅区多,辖区内人口多,导致学校生源爆满,班额超标。除此外,西峰城区的外来经商、务工、购房人员较多,每年城区净增学生在1500人左右,也导致城区学校新建、改建、扩建所增加的容纳学生量无法满足外来增加学生的就学需要。
在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朱照华代表就统筹解决西峰城区上学难、大班额的问题提出三条建议,一是建立西峰城区教育市区两级政府共同投入机制,建议市政府每年切块教育专项资金用于西峰城区学校建设,市、区两级财税部门按照法定比例足额征收城市教育附加并全部用于西峰城区学校建设任务,同时将土地出让金净收益的10%主要用于西峰城区学校建设。二是建立市区学校办学一体化机制,建议市、区两级学校在教研督导、考核评价、教师培训,建设投入等方面实现一体化,缩小市区两级学校办学实力差距,实现教育资源均衡。三是建立多部门联动参与的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管理机制,建议以市政府名义制定出台《西峰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管理办法》,明确招生片区、招生流程及招生职责,细化教育、公安、房管、纪检、街办社区等职责分工,多部门联动开展西峰城区小学招生和初中划片直升工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公平公正的就学机会。
恢复地下停车场,还“位”于车
行走在西峰城区的大街小巷,人们会发现街道旁边总是停满了汽车,泊位少、停车难不仅给有车族带来了困扰,还对城市交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西峰区就有注册登记机动车12.89万辆,汽车保有量达7万多辆,并以每日100辆速度递增,日交通流量达2万多辆。相对于汽车数量而言,城区现有各类停车泊位1.57万个,商业建筑配建停车场泊位1445个,专用停车场10265个,道路临时停车泊位4031个,而大型公共停车场基本处于空白。
记者了解到,根据国际通行标准,城市的机动车保有量与停车泊位数之比最低应为1:1.5,而西峰区目前机动车保有量与停车位总数的比例为1:0.12,远远小于这个标准。特别是在老城区,停车需求量大,但停车设施总量不足,加之老城区一些大型商场的地下停车场被改变使用性质,作为商业店铺后,部分车辆乱停乱放、违法占停的现象愈来愈烈,给老城区交通带来巨大压力。
对此,马耀文、王桂芳、马凤梅代表就恢复老城区地下停车场联名提出建议。他们建议按照相关规定恢复老城区一些大型商场地下停车场的原有用途;建议市规划、住建等部门强化项目前期监管,对不按规定设计停车场的,不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建议公交集团公司新增公交线路,增加公交车数量,争取市区主次干道公交车运行全覆盖,提高公交车的便利性、服务性和准时性,吸引更多市民乘公交车出行,减轻城内停车压力,缓解老城区停车难。
强化监管,推动物业管理规范化
近年来,随着我市门户城市建设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人口特别是西峰城区人口持续增长,大型居民小区数量迅速增加,物业管理成为备受市民关注的民生热点问题。
在西峰城区,因管理体制机制等问题的制约,物业管理还存在管理体制不顺畅、历史遗留问题多、管理服务不规范、业主自我管理意识弱等问题,部分居民小区物业公司与业主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物业管理纠纷急剧上升。
对此,王驰、马凤梅、杨波、董书堂、王晓琴、白春琳、张超代表认为,加强物业管理、化解小区矛盾、提高物业管理水平迫在眉睫,他们联名提出了《规范西峰城区物业管理》的建议。
他们建议,推进物业管理规范化,一方面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设立区级物业管理机构,专门负责西峰城区物业公司的监督管理,进一步理顺机构、职权,有效实施监督管理职能,就地化解物业管理纠纷。另一方面要在遵照执行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出台《庆阳市物业管理办法》,完善物业公司管理制度,对开发商、物业公司及业主委员会三方权责进行细化。同时,要加强对物业公司监管力度,依法采取有效措施,从业资质、服务内容、收费标准、收费支出等内容对物业公司进行审核监管,指导监督物业公司和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依法依规开展工作。
让城市管理工作有法可依
近年来,庆阳城区市容市貌不断改善,城市服务功能逐步完善,城管行政执法工作日益规范,城市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先后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文明标兵城市和国家级文明城市的达标验收。
据西峰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李廷位介绍,目前,西峰城区在城市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城市管理执法工作方面缺乏系统完整的法律法规,仅能依照有关法律、法规部分或个别条款执行,存在“借法执法”的问题。特别是在具体的执法活动中,西峰区城管执法部门所引用的法律对某些行为只有禁止性、倡导性条款,没有处罚细则和有效措施,执法人员只能被动应付,使执法工作难以顺利进行,管理成效落不到实处。
作为市人大代表,李廷位和朱照华在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联名提出《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建议。他们建议进一步健全城市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尽快出台《庆阳市城市管理条例》,制定市民公约、公民守则,以完善的法规办法保障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高效开展,确保城市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此外,针对西峰城区违法占地、违法建筑问题凸显的现状,李廷位和马耀文还联名提出建议,在学习借鉴发达地区治违的先进经验和有效做法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多方调研、科学论证,制定出台《庆阳市城区“两违”建筑监管办法》,理顺“两违”监管体制机制,为严厉打击“两违”工程,维护城市建设秩序提供政策支撑和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