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幼儿心声推动探究活动向前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庆阳网讯(作者赵新娜、卢飞;河北省涿州市第二幼儿园)我园以往开展主题活动,内容基本来自教参,有时也会加入教师自己的一些想法,但存在依据教师的思路来引领幼儿的问题。为了把关注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关注幼儿的学习需求,我园尝试开展了探究式主题活动,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成果展示,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使主题活动迈上一个新台阶。

    关注问题提出。探究式主题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的兴趣,在活动开展前,教师可通过谈话、视频、调查表等形式启发并观察幼儿想了解什么,然后从中选出具备探究价值的问题,从而建构活动内容。

    如,在设计主题活动“动物旅行记”时,教师用“你知道哪些动物?”“这些动物生活在哪里?”两个提问激起幼儿的谈话欲望,有的幼儿说:“我知道金丝猴,它生活在森林里,因为森林里有很多树,金丝猴喜欢在树上玩。”有的幼儿说:“我还知道骆驼生活在沙漠里,沙漠里水和食物都很少,但骆驼的驼峰能储存水和食物。”当了解了幼儿的已有经验后,就可以引导幼儿思考:“除了这些动物,你还想了解哪些动物?”。

    营造探究氛围。探究兴趣是支持幼儿探究行为的有力保证,也是主题活动开展的第一步,教师要创设能充分调动幼儿感官的环境条件,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教师可在图书区投放相关的动物书籍,在益智区投放动物拼图和模型,利用过渡时间播放《动物世界》节目。

    为了进一步增加探究氛围,教师还对幼儿家长做了专门的“主题说明会”,一一说明活动的目的、方式,并邀请家长参与。很快,有家长给“动物饲养角”带来两只鹦鹉,这不仅方便幼儿探究鹦鹉的秘密,还让幼儿与鹦鹉建立了感情。幼儿每天投放不同的食物,观察鹦鹉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并将结果记录下来。在与鹦鹉共处的时间里,幼儿自行探究了关于鹦鹉的10个问题,这为探究活动的后续内容进行了铺垫。

    确定探究方式。教师要先听取幼儿的意见,将幼儿想到的探究方式记录下来,然后引导幼儿讨论并选出最适宜的探究方式,最后将师生通过共同讨论形成的主题探究计划呈现在表格中。表格包括:探究的问题—探究方法—具体活动(含课时分配、时间安排)—材料和环境准备—确定负责人,并将其张贴到“家长园地”上,既方便教师备课,又方便家长及时了解活动的开展情况。

    在预设探究方式时,教师要明确探究主体是幼儿,自己是幼儿探究的支持者,而不是把控者。

    支持自主体验。探究过程是探究式主题活动的主体部分,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给予支持或建议,以幼儿为中心思考如何帮助幼儿在探究过程中获得丰富的经验,关注如何在过程中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鹦鹉有耳朵吗?能用什么方法探究呢?具体要怎样做?”在探究这些问题时,教师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请各小组推选一名幼儿进行发言。大家一致认为要制造声音,观察鹦鹉的反应。有的小组建议在鹦鹉旁边敲击乐器;有的小组建议大家悄悄在鹦鹉身后唱歌,并且不能被它看见身影。教师帮各小组依次按照自己的方法进行尝试,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幼儿得出结论:鹦鹉有耳朵,因为它的头会随着声音的出现而转动方向。在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两个主要阶段后,幼儿对探究的事物有了很多新发现,也积累了很多知识经验。

    探究成果展示。幼儿经常会和同伴在展览架前观看自己曾经完成的某件作品,这是幼儿自发的回顾,教师要重视引导幼儿回顾探究的过程,帮助幼儿梳理总结经验,引导幼儿进行成果展示活动,从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表现力,提升自信心。

    首先,教师要引导幼儿按照探究过程进行回顾。其次,听一听幼儿对成果展示方法的建议,依据幼儿的建议制定成果展示方案,并请幼儿参与准备活动。最后,请幼儿担当讲解员向大家讲解整个探究的发生过程。为了丰富成果展示的内容,教师可以建议幼儿加入与探究主题相关的歌唱表演、情景剧等内容,请幼儿自主制作邀请函,请家长或其他班级的教师和幼儿参加。总之,教师要抓住成果展示环节,为幼儿搭建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舞台。

    在这样的探究式主题活动过程中,幼儿和教师的关系是平等的,在宽松的氛围中让幼儿始终保持积极性和主动性,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头脑更聪慧,身体更灵活,语言变得更丰满。

编辑:焦敏龙责任编辑:焦敏龙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