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周恩来、习仲勋、马文瑞、马锡五等革命前辈曾在环县工作战斗过,他们以身作则,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的故事广为传颂。
毛泽东
1935年10月13日,毛泽东率领红军长征到达车道杨店子,早被国民党军和地方土匪害苦了的老百姓都离家出逃。毛泽东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指示政治部四处寻找他们,并耐心做思想工作。老百姓听说是毛泽东领导的工农红军,便纷纷回家,挖出了埋藏的粮食,刨开了掩埋的水窖,积极为红军送水送饭。毛泽东感慨地说,只有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有人民的支持,什么困难都能战胜。随后指示后勤部,凡是用了群众的粮、草、水,都按价如数付清。14日,红军到达洪德杏儿铺,毛泽东住在当地农民邓邦富家一孔简陋的窑洞里,他利用空闲和老百姓拉家常,宣传革命道理。房东老大娘看到毛泽东的袜子破了,连夜赶做了一双土布溜跟袜子送给他。时过境迁,但这些爱民故事至今仍在群众的记忆之中。
周恩来
1936年10月下旬,红二方面军在贺龙率领下进入环县境内,驻扎在洪德一带。这时已进入冬季,刺骨的寒风给穿着单薄的红军御寒带来了很大困难。周恩来得知这一情况后,准备了棉衣和棉被从陕北保安送到了洪德城,还带来人民剧社为红军演出。当时,贺龙看到周恩来还穿着单衣,就选了一件合身的棉衣让周恩来穿,周恩来坚决不肯,他说:“你们在前方作战,环境条件非常差,生活非常艰苦,进入冬天更需要棉衣,我不能搞特殊。”晚上,穿着新棉衣的红军战士与周恩来一块看戏,他们看到衣服单薄的首长,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
习仲勋
1936年6月1日,红军西征首战曲子大获全胜,曲子、环县随告解放。习仲勋担任环县县委书记,县委机关设在洪德街刘家老院子里。那时,地方土匪赵老五盘踞在环县甜水堡一带,经常骚扰县委机关。为保安全,习仲勋多数住在农民梁嵩山家一孔非常简陋的瓜窑(看瓜园的小窑洞)里,吃的也大多是粗茶淡饭。一次农民梁嵩山特意给习仲勋做了羊肉,没想到他说自己不能搞特殊化,坚决不吃。八珠原农民李凤存看到习仲勋衣服单薄,将自己一件羊皮袄送他御寒,他说什么也不要,李凤存非要他穿上,但他只穿了几天又退了回去。习仲勋平易近人,经常帮群众干割草、铡草、扫院等杂活,农忙了就与群众一块下地干活,有空还和群众一块唱秦腔,春节前给群众写对联。有一天,习书记和洪德乡贫协主席苟广德一块下乡工作,傍晚时分,苟广德不慎扭伤了脚,疼得无法行走,习书记硬是把他背了起来,走了两里多路程。还有一次,县委通讯员狗娃得了痢疾,习仲勋亲自为他抓药、熬煎,狗娃很快恢复了健康。习仲勋就这样,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与群众同甘共苦,赢得了群众的爱戴。
马文瑞
1937年9月庆环分区成立,不久庆环分区又改为陇东分区,再改为陇东地委,马文瑞先后担任党委书记7年之久。在此期间,他经常拄着木棍深入农村与群众拉家常,讲政策,解决群众实际问题,有时还帮助群众干农活,群众亲切地称他为“土书记”。大生产运动开始后,他积极发动机关、学校和地方部队开荒种粮、养猪养羊、纺线织布。他除了公务之外,与大家一同上山下地劳动。在他的带动下,各县、区、乡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比赛活动。1942年,机关、学校和地方部队达到了粮油自给有余。毛泽东同志亲笔为他题写了“密切联系群众”的奖状予以嘉奖。
马锡五
1936年6月下旬,马锡五担任河连湾陕甘宁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在此期间,他做了许多有益于群众的工作,尤其是凭着他在哥老会中的威望,主持召开了哥老会大爷会议,共议抗日救国事宜,在当时影响很大。1937年9月,陕甘宁省撤销,庆环分区成立,他又担任分区专员公署专员。当时分区设在曲子东沟,办公和住宿都是借用当地群众的窑洞。时间一长,他觉得给群众带来诸多不便,于是就决定自己动手挖窑洞,解决办公住宿问题。他虽然公务繁忙,但以身作则,天不亮就带大家到工地,天黑才收工。他既能挖窑,还会旋窑、刮崖面、打基子、油漆门窗,样样都在行,大家称他是“土匠头”。经过几个月的苦干,共挖窑洞100多孔,基本解决了分区办公住宿问题。在工作期间,他发现当地农民不重视积肥,曲子街道和路上随处可见抛洒的粪便,农家还有烧粪的习惯。为此,他除了向群众宣传积肥的好处外,有空就提着筐子到街上、路上拾粪。在他的带动下,拾粪的群众越来越多,曲子的大街小巷渐渐被打扫得干干净净。他平易近人,经常帮群众干农活。一次工作人员找他汇报工作,怎么也找不见,通过问人才知道他帮群众种洋芋去了。在庄稼地里,但见他正帮农民抓粪,满脸的汗水和粪土。(杜清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