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金吉泰和他的《农耕图》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彭金山

  提起金吉泰,都知道他是甘肃文学界的老前辈,著名的农民作家。他只念到小学四年级,便辍学务农。他自1955年发表第一篇作品至今,已出版小说集《醉瓜王》《小毛驴出国》《戴金戒指的猴子》《田园童话》等童话故事集。

  金吉泰的大部分作品我都看过,总的印象是情真意切,文字朴实,字里行间跳动着一颗童心,而且不乏思想的睿智。近日,读了他的新著《农耕图》,颇有些感想。《农耕图》是金吉泰写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农耕图》保持了作者既往的风格,且有了新的突破。书的封面上有很醒目的一行字:“历史流水账,度化人心篇。”在《自序》里,作者第一句话就是:“这部长篇小说,艺术性很弱,重在史料性。书中的很多事,很多场景,都是我亲眼看见,亲身体会,亲耳所闻的。”在我看来,用文学的样式,从一个局部还原中国近70多年的乡村史,正是《农耕图》的主要价值所在。

  《农耕图》是一位与乡土相伴八十年的农民,用他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所感写成,为我们认识共和国60多年的乡村生活史,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文学读本。作家生活在陇中一个保留了较多传统习俗的乡村,几千年农业文明所形成的伦理观、价值观在这块土地上得到了较好的传承。从同是作家的金雷泉为他父亲这本书所写的序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家金吉泰本人即是村子里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传承者。《农耕图》既是“史实”的记录,也是作者心声的流露,从人物设计到故事的讲述,表现了一个有知识的农民坚定的政治信仰,同时强烈地凸显了“厚人伦,重教化”的价值取向,体现了作家“度化人心”的创作初衷。几乎每一章节都有作家对所写人所记事的评价,这种评价是乡村谚语式的,凝聚了几千年农耕文明的思想精华和作家个人的人生经验,它们自然地嵌合在小说的情节链上,使故事具有了哲理意味儿。如“见了嫌嫌嫌嫌嫌,走了嫌嫌想嫌嫌”“神仙打仗,凡人遭殃”“家有千两银,隔壁有戥秤”“一只羊有一只羊的草山,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活路”,等等。把这些朴素的乡理村谚辑录起来,就是一本生活的教科书。

  《农耕图》仅写了这些,其价值也就是“述史”和表达一种感情倾向而已。《农耕图》更高的价值在于对人性的揭示。这些揭示既有继承“五四”新文学传统的对“国民性”的批判,更有对人群中“百人百性”的刻画,特别是对那些与生俱来的属于某类人的“本性”的发掘和表现,若非有深入长久的生活体验,没有对人的精细观察与切身体味,绝难道出。我认为《农耕图》的最大成功,在对于不同类型的人的“本性”的揭示方面,正如粮食里有小麦、玉米,也有黄豆、糜子一样,《农耕图》写出了人中的小麦、玉米、黄豆和糜子。最成功的是主人公老本(本生娃),还有田中玉和冯掐皮等。本生娃老实本分、善良憨直,旧社会为谋生进城拉黄包车,因为心太好帮人拉了被处决的犯人尸首而被老板辞退;当煤黑子又遭人暗算,不愿跪地叫人掇弄;改行去水磨坊“站磨”,却又因为股东之间的争斗,把他夹在中间受气,大年夜涉冰河差一点送命;后来到龚布袋家当长工,才算过了几天安稳日子,却又在帮东家“出气”的群殴中被对方打得昏死过去;新中国成立后翻身当家做主人,应名是个副队长,实际上是个带头干活的憨大头,老实上当为人担罪,差一点进了监狱。改革开放后才真正过上了好日子,但待人的实心眼始终没有改变。还有田中玉,把生产队长那点芝麻大的权看得比磨盘大,他就喜欢拿这“磨盘”来压服他的“臣民”,享受支派人的乐趣。一朝没了权,强烈的失落感使他羞于出门,当街受到曾是他的马屁精的羞辱后,竟然死的心都有了。还有那个冯掐皮,一辈子改不了土里刨食的命,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一门心思带着儿子们埋头在田里苦干,置地攒家业,差点被划成地主成分。现代化的时代了,别人家用推土机,他还率领着儿子们凭肩挑镢刨改土造田。只认准种庄稼这条“正路”,连孙子们上学他都坚决反对。

  这几个人物的成长都经历了民国、公社化以及改革开放几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他们身上“不变”的东西,让我们认识了人与人的不同,认识了一些人生性中特别执著的一面,把对人的思考引向了人性的深处。同时作品也通过发生在田中玉和冯掐皮身上的一些变化,让我们看到了人身上的“恶”或“劣”是如何被消解或转化的,从而重新审视乡土社会中那些过去尚没有被我们认识和重视的“正能量”,对当下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特别值得肯定的是,作家对这些人物性格的塑造并非是单极化的处理,他看到了人的性格的复杂性,正和反往往纠缠在一起,互为依存,因此人物形象就有了厚度和深度。此外还有欺软怕硬的吉鼓儿、嫉妒心重的王军,一得意就忘了形的“狮子头”牛霞等,虽然着墨不多,性格却非常典型,暴露了人性深处的某些值得警惕的东西。这些人物形象都使人过目不忘,不能不佩服作家对社会的洞察力,佩服他那支笔的老辣。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