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法治的“软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当下,通过网络发红包成了人们祝福、问候的重要方式,这是科技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无可厚非。但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一打开手机点击微信或QQ,就收到很多投票邀请——“幼儿园最萌宝贝”“最美乡村教师”“最佳营业员”等,诸如此类,应接不暇。而邀请者往往以“发红包”形式换取票数,投票者则领了红包直接按提示去投票,对于被投票的人和其他选手的资料根本无暇甄优别劣。更有甚者,在地方党政机关组织的活动中,参赛高校打开机房组织学生刷屏投票,同时,从移动互联网端给予刷票者红包激励。

不经意间,我们就成了“网络水军”的一员。

邀请网民投票、组织师生投票,固然与人们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但以红包为引诱手段和反复作弊的投票,评选出来的结果含“真”量有多少?又有多少公信力可言?

联想到前不久一些地方的贿选案件,在网络世界里以派发红包拉选票,仅仅是娱乐而已吗?恐怕很难这样说。如果利用网络红包引诱投票现象愈演愈烈,其无异于在播下民主种子的土壤里浇灌反民主的脏水,长出来的恐怕是伪民主的罪恶之树。长此以往,贿选案能不重演?

更让人气愤与不安的是,高校作为传经布道的道德高地,为一时虚荣或者所谓的集体荣誉感而组织师生开展虚假投票竞争,斯文扫地不说,道德风貌何存?其对学生民主意识幼苗的摧残会有多严重?

民主政治是在和周围社会政治生态环境的互动中产生和发展的,市民社会中的自治活动实践直接影响民主政治意识的培养。互联网、信息技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的当代绽放,是助力民主法治建设腾飞的翅膀,而不是民主法治建设的“后门”。

凭借现代网络科技之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突破了时空与地域的约束,可以说享有了更高程度的自由。如QQ群、微信群、微信朋友圈等自发形成的社会组织,能在潜移默化中培育民主意识,进而提高人们的民主参政能力,“开门立法”“网络问政”也由此得以实现。互联网观察人士认为,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网络政治参与已经成为推动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生政治生态向量。

但是,技术是中立的,也是一柄双刃剑。湖南衡阳贿选案中,工作人员就用EXCEL软件制表自动排序行贿者的当选序位。科技不是推进民主政治实现的决定性力量,人作为应用技术的主体,才是民主政治的真正动力。而网络红包拉票愈演愈烈,折射出民主意识与科学精神是中国的法治建设的“软肋”。

民主政治不是高深的学问,也并不以高水平的文化素质为必要条件。毛泽东在求学时曾痛感中国社会“民智不开”,但当他进入社会,组织工人运动,接触泥瓦工人等劳苦大众后,他的观点迅速转变,指出“以后的政治法律,不装在穿长衣的先生们的脑子里,而装在工人们农人们的脑子里”。

有了这种马克思主义民主观,后来的《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针对边区的群众大都居住在农村和偏远的山区、文化底子薄、文盲占绝大多数的现实,创造了灵活多样的选举办法,具体的投票办法有“票选法”“画圈法”“画点法”“画杠法”“投豆法”“投纸团法”“烙票法”“烧香点洞法”以及“背箱法”等来保证选举的普遍性、真实性和公正性。

忆昨日,思今时。如今的科技进步与发展,已经让我们拥有许多表达自己观点与看法的渠道和平台,且其使用的便捷程度是在过去所难以想象的。如何行使好手中的权利,从而为法治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应成为我们重视的时代命题。

编辑:栗萌责任编辑:栗萌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