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网讯(通讯员 周 蕾)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结束之后,中共在陕甘宁交界之处所建立的根据地位于中国最为贫困的乡村地区,交通闭塞,经济不发达,北邻内蒙古大草原,家长制传统以及“非正统”的草原游牧民族习俗的相互混杂,五四新文化运动和20世纪20年代风起云涌的反帝运动都对它影响甚微。早期刘志丹等人开展的革命运动着重打土豪分田地,颠覆乡村社会的政权结构,较少触及家庭,直到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扩建和稳定了陕甘宁边区政权之后,实施家庭变革才成为可能。
为了稳定边区政权建设,针对家庭中出现的问题,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农村的实际进行探索、调整变革。中共在以农村社会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家庭为基础上,在不打破原有结构基础上改造家庭关系。在改造家庭的基础上,动员农村妇女参加生产。边区政府还利用报刊、杂志宣扬新的婚姻家庭观念,批判传统婚姻家庭对人性的压制,在《新中华报》《解放日报》《群众周刊》等刊物上发表文章,揭露封建婚姻制度对妇女身心的摧残,宣扬平等、民主的新式家庭。
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陕甘宁边区进行的家庭变革与调整,折射了中共在农村所推行的社会革命与乡村社会冲突与不断融合的复杂过程。革命场域里的家庭变革实践无疑是一场复杂的实验,对其理解同样也应该具备历史视角。中国共产党也在改造乡村家庭关系以及妇女解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中国共产党在家庭和公共生活关系中调整处理家庭问题,达到改造家庭的目的,以再建新社会和新国家。家庭变革也培养了农民的“民主”和“合作”等政治意识,成为陕甘宁边区民主建设重要一环。
家庭变革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为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对政策进行及时必要调整,并融合了中国农村的传统和实际,创造了“中国式的家庭变革模式”。
(作者系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