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两代人的陇东报情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春去秋来,花开花落。陇东报小记者团组建已经整整一年。伴随着团里的每次有意义的活动,孩子受益匪浅。我们不能不为这个不可多得、日益壮大成熟的团队点赞,点大赞!

    对于笔者来说,两代人都对陇东报有着深厚的情缘。笔者在上学期间,陇东报复刊,见到第一期报纸就爱不释手,至今珍藏。看到报纸上每一篇被编辑精雕细琢的稿件,都一一拜读。也正是陇东报的引导,自己慢慢爱上了新闻这个职业。毕业后,试着给报社写稿子,一个“火柴盒”稿件的发表,一下子把我拉进了新闻圈。每天在工作之余就到处观察,发现新闻点,精心写稿,上稿率一天天增加。县委发现后一纸调令将我调到了报道组,这一待就是近20年,并由一个新闻爱好者逐步成为行内人员,和报社老一代编辑、记者也慢慢地成了要好的朋友。在他们的精心指导下,自己的业务水平有了提升。可以说,庆阳市“优秀记者”、“十佳新闻工作者”这些荣誉的获得,不能不说是陇东报的功劳。

    去年暑假,从朋友圈看到陇东报组织开展的小记者“走庆阳、看家乡”系列活动,赶快给孩子报名。可惜的是得到消息太迟,活动基本结束了。为了这,孩子没有少埋怨。刚开学,又看到报社组建小记者团,马上打电话报名,这次如愿了,而且是第一个报名。

    小记者团组建后,孩子兴趣十分浓厚,活动一次不落。每次活动前,孩子都要精心准备,活动中,积极参与每个项目。结束后,一回到家里就打开电脑,开始琢磨写体会,写见闻,作文水平在大记者的指导下有了很大提高。孩子也在活动中学到了很多在学校、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更可喜的是随着小记者团的发展壮大,孩子自身也跟着一天天成长成熟。团队组织“菊之约·绣真情”活动,看到孩子从来没有捉过针线的小手,十分投入地在绣娘的指点下,用了近一个小时做出了自己十分喜欢的小挂件,心里为孩子充满了自豪感。回家后,孩子很轻松地写出了小作文。也正是这样在活动中体会,活动中作文,使孩子功底越来越厚实。团里组织开展朗诵会,我和孩子共同选稿,共同朗读,又找名家朗诵的视频和音频资料,在学习中一次次练习,一次次正音,不但使孩子的朗诵能力有了提高,自己也学习了不少朗诵知识。活动上,几个孩子表演中,唯独自家的孩子脱稿朗诵。像这种由团队、家长、孩子三方立体互动、孩子在活动中成长、家长在活动中提高的形式实难可贵。这样的陪伴才是真正的陪伴,才是真正的共同成长。参加小记者探秘南佐遗址活动,孩子提前观看《黄土大塬》,寻找资料,了解南佐遗址的相关知识。活动中,将提前了解的知识与看到的情况结合起来,使孩子真正了解了南佐,了解了史前人类在南佐的生活,这样的学习方法在学校,在课堂很难做到。

    两代人与陇东报的情缘是不解之缘。现在,孩子也已经和小记者团、和陇东报结下了深情厚谊。每参加完一次活动就期盼着下次活动的到来。随着孩子在小记者团的成长和感情的加深,笔者也更加倾情于这个团队。

编辑:孙雅茹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