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校运会竞技精神不能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校运会竞技精神不能忘

李小伟

中学生运动会纪录“沉睡”40年无人破、高中班里引体向上少有人达标、体育课长跑改短跑……记者在多地调查发现,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中小学生身高、体重等身体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但体质下滑引发“好日子养出弱孩子”的担忧,被广泛关注。

据我国东北某省会城市学生体育艺术发展中心的统计,当地的中学生运动会纪录普遍“沉睡”多年,有的项目甚至40年无人打破:女子800米纪录是1977年创造的、女子100米纪录要追溯到1979年、男子110米栏纪录为1981年创造……

近日,笔者正在报道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田径场上传来喜报,截至目前,已有两项中学生纪录和三项大学生纪录被打破,而每届学生运动会上都会有纪录被打破。学生运动会纪录屡屡被打破说明了学生运动员水平的提高、训练水平和体育科技的进步,更说明我国学校体育的大发展,与校运会“纪录多年未被打破”形成鲜明对比,背后折射出学校体育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直以来,学生体质下降都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2015年发布的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总体有所改善,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呈稳中向好趋势,但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下降趋势。

有关专家指出,30多年来,学生的多项身体素质指标并不乐观,最能反映学生跑、跳、投能力的一些身体素质实际是多年连续下降,以孱弱之躯想要突破“极限”谈何容易?因此校运会纪录无法打破也在情理之中。

笔者以为,纪录未被打破背后还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是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和要求不力。党和政府历来十分关心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质,关注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下发,2011年“保证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时代强音。力度之大全世界都无出其右。然而一些地方,片面追求升学率、随意挤占体育课,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难以保障。

其次是不把突破自我当作追求目标。遥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青少年学生学习负担不重,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体育活动,男女生个个都怀有一颗突破自我、追求目标的心。如今的校园,崇拜偶像、崇尚时尚,男的“宅”、女生追星,怕吃苦、怕受累、怕出汗、怕晒黑,压根儿就不想破什么纪录。

再其次,体育课教不会技能。为了安全起见,现在的校运会与过去设置不同,很多项目退出了校运会的舞台,如长跑、标枪等。在这样的导向下,许多基本的身体素质和技术动作,学生既不能在体育课上学到,又不能在课外时间锻炼,只靠校运会前和比赛时的“临阵磨枪”。一年只举办一次校运会,就期望学生突破已经很高成绩的校运会纪录实在有点强人所难。

最后,趣味运动会、体育节主导运动会。近年来,随着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校运会在形式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地方和学校纷纷用趣味运动会、体育节等代替所谓的田径运动会。旨在让更多人参与体育、享受体育、体验体育,竞技水平高于一切的思想已不再是一些学校的追求。

只有不断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为青少年强健体魄创造条件,让他们像小树一样健康成长,才不用发愁校运会纪录没有人打破。

(作者:李小伟,系本报记者)

编辑:南力责任编辑:南力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