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县区  > 环县
环县:新引擎开启新征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庆阳网讯(记者 李文 通讯员 周永蔚)    初冬的环县秦团庄乡,田间地头还呈现出一幅忙碌的画面,机械田地里劳作,群众在劳作的同时,还伴随着欢声笑语。

    “往年的这个时候,女人们都坐在热炕头做针线活,男人们则几个聚集到一起,要么玩牌,要么酗酒。”秦团庄乡新集子村支书马生兵说。

    这一变化,缘于该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补短板强基础为结构调整铺路

    秦团庄乡是一个山区乡,全乡耕地14万亩。多年来,受水土保持、扶贫梯田等项目的扶持,累计新修梯田5.3万亩,全乡梯田面积不足耕地面积一半,群众的人均梯田面积不足6亩。去年,该乡为了扩大梯田面积,配套田间道路,方便机械耕作等,争取实施了2.4万亩土地整理项目。

    该项目一落地,就成了全乡群众的热议话题。“前几年,尽管修了梯田,可地块小、田间道路不通畅,邻里之间、地界之间经常闹纠纷。”大天子村支书苏秉科提起因梯田和田间道路引发的纠纷,肚子里有许多苦水:“由于土地零碎,张家种夏粮,李家种秋粮,眼看着收割机距离麦地几米远,秋田地里过不去,都得村上去调解。”

    类似的工作,是秦团庄乡驻村干部和村干部的家常饭。为了彻底减少这些矛盾,土地整理项目一直是这个乡干部群众翘首以盼的大事。

    这个项目落地后,乡村干部、群众都积极配合支持,希望早一日享受到土地整理后的方便。“地平整了,田间道路好了,犁地、旋耕、收割等啥大型机械都能到地里,省时省力,节省的劳力和时间还可以就近务工,多了一份收入。”新集子村村民王丹平高兴地说。

    改方式扩规模走产业致富新路

    基础条件的改善,大多群众仅看到了眼前的方便,乡村干部和致富能人一直在谋划大事。“这么好的地,如果种小麦,年收入两三百元,何时能致富?”从土地整理项目落地那时起,秦团庄乡党委书记王晓莹就一直思考着这么好的地用来种什么,才能让群众依靠土地和产业快速脱贫致富奔小康。

    秦团庄乡多年前就有种植中药材的历史,因什么而夭折,是技术不到位、是服务保障没有跟上、还是土地不适宜?在新产业规划会上,一系列问题拷问着该乡每一位干部。

    带着问题,秦团庄乡走进了中药材种植大县陇西县取经。和乡村干部一道取经的,还有多年前的药材种植户梁有堂。

    “机械耕作、机械种植、机械收获,既提高了效率、节省了人力,还节约了劳务支出。”“每一位药材种植户都是专家,什么问题,自己都能解决。”“县里乡里有药材市场、村里有药材合作社,构成了规模,就不愁销路。”……在考察学习过程中,每一句交谈都扣动着老梁的心,也鼓足着他的信心和干劲,“我们何尝不能也流转土地、或者让群众以土地入股,扩大种植规模,让群众在药材中受益。”

    回来后,老梁亲自带着土样到庆阳市农科院化验,又再次前往陇西县就细节性问题请教。确定这里有中药材的先天优势后,他回乡决定流转土地、成立合作社,带领群众发展规模药材种植。

    不足一个月,一千多亩土地流转到手了,药材苗子也购买回来了,一千多亩药材种到了地里。

    秦团庄乡土地广阔,一些群众可以以药材致富,还有很多群众靠什么奔小康?该乡干部经过深入调研,结合全县产业整体布局,决定将草畜产业重新定位,“家常菜新烹调”,让老产业焕发出新动能。草怎么种,羊怎么养,如何跳出传统束缚。该乡还继续在做大做强上做文章。

    “以前一家种几十亩草,养几十只羊,技术不到位,一年收入不足一万元,有时候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收入更微薄。”秦团庄乡乡长沈杰说着群众养羊路上的曲折,也看到了环县新建的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中盛百万只肉羊屠宰加工厂即将运营,这一天要屠宰几千只羊,势必会带动全县草畜产业发展。我们不仅要为这个企业充足后备羊畜,也要为这些羊畜充足草料。”

    在全乡的整体规划中,秦团庄乡引进全县草产业龙头企业,流转土地,种植大燕麦、紫花苜蓿等饲草1.6万亩,让一些撂荒土地重返生机,也让一些种植兼务工的群众安了心,有了两份收入。

    强龙头延链条提高群众收入

    新产业要有新效益,如果粗放的出售原药材,大部分受益将流入他人口袋。为了让新产业就地延伸链条,在提高收益的同时,吸纳更多的劳动力,该乡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药材加工企业,让原药材进行分拣、清洗、切片等工序后再出售。

    村上有了合作社,有了种植带头人,有了技术负责人,乡里有了收购加工企业,逐渐改变了原来“乡热、村冷、组淡、户散”的状况。新集子村村民耿祥珠原有80多亩耕地,今年,他将47亩流转给了药材合作社,下剩部分由妻子种植粮食,自己在外务工,一家人有了两份收入。看到了药材种植的效益,他想着,明年将剩余的30多亩地入股到合作社,参与合作社分红。

    新集子村村民陈生民看准了草产业发展的前景,成立了草业种植公司,采取土地流转和土地托管两种模式,种植饲草一万多亩,一部分群众获得流转费的同时,自己在公司或者外出务工;部分群众在务工的同时,还获得了部分饲草出售收入。

    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下,秦团庄乡积极跟进易地扶贫搬迁、自来水入户、劳务技能培训等措施,让就地解决劳动力生产生活更方便,让对外输转劳动力有技能,增加务工收入。

编辑:孙雅茹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