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民生
“触网”低龄化趋势明显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庆阳网讯(记者 郑朝静)三四岁的小孩,怀里抱着手机,指尖熟练地在屏幕上滑动,轻松地打开游戏、动画等;刚一吃完饭,就赶紧在电脑上打开视频网站,看着动画片哈哈大笑;晚上睡觉总是得在手机上听一两个小故事,否则就不愿意睡觉……这样的场景在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司空见惯。

  记者调查发现,“90后”大多在11岁至15岁开始“触网”;部分“00后”两三岁就开始接触网络,十三四岁时已经比家长更熟悉网络,“触网”人群出现明显的低龄化趋势。如何引导孩子安全上网?1月2日至3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调查。

  “触网”低龄化趋势明显

        “我最喜欢玩‘汤姆猫’了,它总是学我说话。我还喜欢看动画片。”今年4岁的元元从幼儿园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捧起妈妈的手机,往沙发上一靠,玩上个把小时。元元的妈妈吴女士说:“每天下午一放学,我在做饭,他就要玩手机。游戏、动画片怎么打开,他都清清楚楚。可是并没有人教过他,我们做家长的以后得注意点自己的行为了。”

  说起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网络的,市民刘女士说:“应该就是两三岁吧。孩子一哭闹,怎么哄都不管用,我就在手机上搜一些动画片或者小故事,她只要一听一看立马就不哭了。久而久之,我也就习惯用手机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了。孩子现在5岁了,用手机上网、玩游戏、看视频,操作比大人还要熟练。我意识到用手机哄孩子是一种错误的方式,现在孩子每天都想看动画片,不给她看还耍脾气,真是令人头疼。”

  上小学四年级的萌萌已经有了自己的微信,平常和同学联系也会通过微信,偶尔发发朋友圈,总能引来同学们的点赞和评论。“上学时不让带手机,但一回到家,她就赶紧打开手机翻来翻去,饭也不好好吃,就在手机上看一些小视频。”萌萌的妈妈说,“到周末她还会自己录一些跳舞或者唱歌的视频发在一个手机软件上。”

  记者调查发现,孩子从两三岁开始接触网络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这与父母亲的影响有关。当下一些年轻父母几乎手机不离手,吃饭、睡觉,或稍有空闲时间,就会不停地摆弄手机,不是上网聊天,就是发朋友圈、玩游戏。有的父母从孩子两三岁起就专门买回平板电脑供孩子玩。

  网络风险往往更隐蔽

  在采访中,有市民表示,在如今这个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孩子们过早接触网络是必然的。好的一面是,网络为孩子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他们可以通过网络学习知识、开阔视野。但是,大部分市民认为,孩子过早接触网络对孩子的身心会有影响。市民张秉立说:“过早‘触网’不仅影响孩子的视力和身体发育,还极易使孩子沉迷于网络。此外,也不乏一些未成年人受网络不良信息影响而误入歧途的事例。”

  提起孩子玩手机玩电脑,家住西峰区豪庭名苑小区的李先生就气不打一处来。“孩子才13岁,一玩起游戏就停不下来,还把眼睛玩近视了。”

  庆阳市人民医院眼科主任、主任医师刘学仁告诉记者,近几年来,近视低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学龄前儿童至高中阶段的幼儿、青少年居多。“有时也很惊讶,几岁的幼儿,也不是先天近视,怎么就出现了视力问题。”刘学仁说,“大多幼儿、青少年还是因为用眼不当造成了近视,电子产品的影响较大。”

  市民李莉经常被网站上的弹窗吓一跳,她说:“浏览新闻的时候,看着看着突然就蹦出一个对话框或者小视频,内容很多都是不健康的。作为家长,我很担忧,如果孩子看到这样的信息,会不会因为好奇点进去观看呢?”

  “网络环境复杂,而且没有门槛,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极易被隐蔽的网络风险影响。网络诈骗和盗号易导致财产风险;长期关注不良信息易诱发违法犯罪;网络欺凌和骚扰易造成心理伤害……相比于日常生活中的风险而言,网络风险因为脱离学校和家庭的监管,容易引发不良后果。”市民张秉立说。

  家长引导别缺位

  记者采访发现,孩子过早接触到网络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长,家长不能克制自己,不能给孩子做出好榜样。在监护、引导儿童的网络行为,帮助儿童提高网络素养,防止儿童染上网瘾,家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网友“@木须虫”认为,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网络社会已经浸润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触网”低龄化与这一大背景息息相关。应对这一现象,关键是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引导,让网络成为孩子们学习、工作与生活的工具,而非绑架生活的玩具。虽然孩子对网络的探索意识和自主意识很强,但自控力依然不强。在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家长的引导可别缺位错位。

  那么,儿童“触网”低龄化又该如何应对呢?市民王芳认为,事实上,对孩子放任自流或者将孩子屏蔽在互联网之外都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科学的。对此,家庭教育尤为重要。一是家长在自我约束上应该起榜样作用,尽可能地多陪伴孩子,多带孩子出去走走;二是多了解孩子的“数字轨迹”,尽早培养孩子的网络安全意识;三是根据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调整教育方式,加强对孩子上网行为的引导和监督。

  还有市民表示,“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市民钱先生说:“父母是孩子成长中最好的老师。父母在教育和引导孩子时,除了言传,还有身教。父母平时要多多亲近孩子,开展一些亲子活动。这个亲子活动应该延长到网络世界里,多多关注孩子,和孩子成为同一个朋友圈的好友,共同感受网络小家庭中的温馨。既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同时又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当孩子有一点偏离时,父母可以及时提醒、纠偏。”

  学校、社会还应多发力

  引导孩子安全上网,趋利避害,仅靠家庭单枪匹马不行,还需学校、社会等多方发力。

  网友“@王琦”说:“既然儿童‘触网’已成不可避免的趋势,那么,学校要将网络安全和媒介素养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中,普及网络安全法治教育,提高儿童网络素养。社会要做的就是打造好安全防护墙。学校应尽快加入网络安全教育,同时要营造绿色健康的网络生态环境,加强网络秩序治理整顿,健全长效监管机制,让网警像现实社会中的警察一样成为网络最坚强的后盾,给孩子打造一个让家长不再谈之色变的网络环境。”

  王芳认为,政府也得积极作为,及早建立“网络分级”制度,为孩子打造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网络世界里快乐成长。

  此外,互联网企业也应加强行业自律,营造安全网络环境。互联网公司应对各类网络不良信息主动防控,使儿童能够正确、适度地进行网上娱乐。比如,对未成年人使用率高的网络娱乐、游戏产品进行针对性地特别保护,设置防沉迷机制,对可能危害儿童的信息加强防范和过滤等。

  网友“@陈晨”表达了自己的期待:“希望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承担起网络素养教育的重要责任,一起为孩子们网中成长撑好‘保护伞’,握好‘方向盘’。”

  (应受访家长要求,文中幼儿均为化名)

编辑:姜大捷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