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黄酒,故乡的传统年货 (侯彩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酿黄酒,堪称华池人的绝技之一。 记忆里,每年进入腊月,家乡的村子里就弥漫着黄酒的味道。如今,还有一些人坚持用传统手艺制作年货,黄酒便是其中之一。

    小时候,大人们会引导孩子去认识柴胡、黄连、黄芪、野乌药等中草药,孩子们在打猪草、放羊、摘酸枣的时候,采一束药草回来,放在窗台上晾晒,以备酿酒所需。小时候的我也很喜欢采药,不仅喜欢闻那药味儿十足的清香,还喜欢那蓝色、黄色的、白色的小花儿,拼在一起拿回家,准能得一句“看我娃乖的”来自妈妈的夸奖。

    华池人酿黄酒主要选用小米、红酒谷等原料。酿黄酒之前,须提前半年做好酒曲,一般做酒曲选择在伏里天,用麦仁、酵子、草药等经过装填、发酵制成酒曲。而泡米是酿黄酒的关键步骤,在小米充分浸泡后,反复淘洗几次后,捞起放在柳条筐中沥干水分,小米既要熟透还不能糊烂。备曲亦尤为重要,把小麦大曲切碎,大小适中即可,可以方便地拌在煮好的小米之中。“在切大曲的时候不能沾染盐、水、油,要不黄酒就会发酸。”这句话是妈妈酿酒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煮酒时,妈妈神情庄重,叮嘱爸爸先对着灶神爷上香,然后自己会把锅台周围清洗得干干净净。锅内水烧开之后边下小米边给我讲方法:“小米和水的比例要掌握好,水太多煮出来的酒颜色浅、酒质不好,水少的话小米容易反生,黄酒容易变酸。”小米放入锅内之后要不停地用擀杖搅拌,有助于小米受热均匀,避免锅底结渣。随着锅内水分的不断蒸发,小米也变得越来越黏稠,这时妈妈会加快搅拌的速度,仔细地观察锅中的小米颜色变化,当锅内的小米变成深褐色,就预示着煮好了,也就停止烧火了。

    拌曲则是把煮好的小米用铲子铲到事先准备好的簸箕内,上面颜色比较重的小米,是在锅底部由于高温造成的,这是传统酿造黄酒的一个重要标志。把煮好的小米摊平,以便于散热,待温度冷却之后拌进大曲,放在缸底部的可以多拌一点大曲,放在上面的可以适当少放一点大曲,这样有利于黄酒的发酵。同时,也可以利用往年的老酒酒糟来帮助发酵,一般一斤麦曲可以发酵十斤左右的小米,当然也不尽相同。

    发酵是酿黄酒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家乡的手工黄酒遵循古法,采用一冬一酿的传统冬酿工艺,只有在每年的冬至前后才开酿,这样酿造出来的黄酒由于土窑洞内温度低,发酵时间长,黄酒的营养就更加丰富,一般发酵室温控制在10摄氏度左右,过高的温度容易导致黄酒快速发酵变酸。冬酿黄酒经过三到六个月后就可以篦酒了,通过缸底小眼儿篦入盆中,入坛封存。

    说起来,在村里年味最浓、饭菜准备得最丰盛、黄酒准备得最多的,就是正月初一拜老影的那一天。族人都会拎着自家的黄酒壶,大家聚在一起吃着,喝着……整个山村便全醉了。

    如今,离开家乡多年,珍藏在心灵深处的依旧是沁人心脾的黄酒,苦而乐的故乡年味。

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