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民生
回家的感觉真好,满满的都是回忆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在外地工作的张涛回家与家人拍摄的全家福。(市民张涛提供)

  庆阳网讯(记者 郑朝静)春节之后,步履匆匆返程忙,在外打拼的游子们背起大包小包奔赴各地,他们带上了父母的牵挂和嘱托,带上了亲朋好友的祝福,也带走了家乡浓浓的年味儿。一路上,陪伴他们的是家乡最美的景色,最亲的家人,最香的饭菜和最暖的关心,留在心里的,满满都是回忆。

  看春晚给家人最好的陪伴

  除夕看春晚,男女老少围坐电视机前,在欢声笑语中辞旧迎新。虽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坚守”春晚,但它仍然是家家户户过春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已经陪着爷爷看了三遍春晚了,爷爷总是看不腻,尤其是冯巩的那句‘我想死你们啦’一说出口,爷爷就被逗乐了。”农历正月初一上午,27岁的曹乐和爷爷一起观看央视春晚的重播。

  曹乐告诉记者,春晚是他春节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他记事起,几乎每年春晚都不会错过,一家人围坐在客厅里,聊天、吃饺子、看春晚,这已经成了除夕必备。在曹乐心中,春晚就是一道年夜饭,饿也要吃,不饿也要吃。

  “我记得我很小的时候,爷爷为了能重复看春晚,就用录像机全程录下来,以后要想看了就把录像带拿出来。现在网络发达,春晚刚一播完网络上就有全程回放,随时打开都能看。”曹乐说。

  “最近几年,年三十晚上很多人都守着手机抢红包,用微信拜年,偶尔抬眼看看电视上的节目,有些人没有等到春晚结束就去休息了。”曹乐说,“春节不看春晚总觉得缺点啥,有了它才算过了一个完整的春节,或许这就是春晚存在的意义吧。”

  曹乐告诉记者,工作以后,陪伴家人的时间越来越少了,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一度的狂欢,也是情感得以释放的载体。“除夕夜,陪着家人看一场春晚,就是对他们最好的陪伴,这一点弥足珍贵。”

宁宁为父母做的年夜饭。(市民黄女士提供)

  长大后我来准备年夜饭

  “今年的年夜饭有点特别,是孩子为我们做的。”说到这里,市民黄女士抑制不住脸上幸福的笑容。

  黄女士的女儿宁宁在外地上大学,放假回家后一直在学做菜,“今年的年夜饭我来做,妈妈提供‘技术指导’就行了。”宁宁告诉记者,她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想帮妈妈分担,不想让她每年过年都那么累。

  “叮叮咚咚……”大年三十这天,刚吃过中午饭,厨房里就传出一阵阵锅碗瓢盆相互撞击的声音。原来,宁宁已经在为晚上的年夜饭做准备了。“妈妈说过,年夜饭是团圆饭,预示着新一年的开始,一切都要十全十美,不能有半点马虎。加上我还不太熟练,需要提早准备。”宁宁说。

  在妈妈的指导下,宁宁提前写好了菜单。做年夜饭有讲究,菜的数量必须是双份,有冷有热,有荤有素,各自成双,讨一个“好事成双”的彩头。猪头肉、牛肉、排骨、西兰花、火腿肠等,都是家里人爱吃的菜。当然也少不了鱼,“鱼”和“余”谐音,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

  宁宁说:“我负责烧菜,妈妈则负责洗菜、切菜,每做一道菜,妈妈就尝尝菜的咸淡,帮我把关。虽然没有妈妈做得好吃,但都是我的一片心意。”

  “今年的年夜饭,我会一直记得。孩子长大了、懂事了,我很欣慰,也很感动,希望孩子能一直健健康康、学业有成。”黄女士说。

  真热闹四世同堂过春节

  2月17日,农历正月初二,94岁的麻玉瑞老人家传出了热闹的欢笑声,一个四世同堂的幸福家庭相聚在一起。大红灯笼高高挂,春联“福”字透着喜气,宽敞的客厅干净整洁,水果点心摆上了桌,整个屋子洋溢着满满的幸福。麻玉瑞老人虽然年纪大了,但是精神头很好,看着在客厅里玩耍的曾孙们,她乐呵呵地笑着。

  麻玉瑞有三个女儿两个儿子,每年过年,全家人都要团聚在一起。轮流准备一家人的团圆饭成了一家人的传统,今年是麻玉瑞的小儿子付贵财张罗饭菜。

  临近饭点,厨房里一片热闹景象,孙子孙媳齐上阵,分工合作,为大家准备可口的团圆饭。客厅里,孙子、孙女陪奶奶聊天,付贵财的儿子付建荣指挥大家收拾碗筷,端菜上桌。他说:“现在的日子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房子和车子成了每家的必备品,小辈们越来越有出息了。”

  中午时分,丰盛的饭菜摆满餐桌。麻玉瑞老人高兴地说:“现在生活条件比以前好了,我的孙子们都长大成家了,曾孙们也在健康地成长。希望今后大家继续干好事业,小辈们要珍惜时间、努力上进,小孩子要好好学习、快乐成长。”掌声过后,一家人共同举杯,说着新年的祝福话,和着浓浓的饭菜香,飘溢出四世同堂的幸福味道。

  “希望我们的子女以后也能好好教育他们的孩子,让好的家风传承下去。”付贵财说。

  路再远挡不住回家的脚步

  回家,是中国人过年不变的情结。子女过年回家,是家中父母最大的期盼;回家过年,也是在外忙碌一年的游子们共同的愿望。因为这份期盼和愿望,再远的路途,也挡不住回家的脚步。

  西峰小伙张涛2015年从中国计量大学毕业后就留在了杭州工作,希望靠自己的能力闯出一片天地。这三年里,他做过很多工作,也一直在找寻创业机会,虽然有时很辛苦,但他向父母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

  在外地工作,和家人必然是聚少离多。每年的春节,就是张涛最期盼的日子,辛苦打拼了一年,终于可以在春节假期回家和家人团聚。2月13日是张涛从杭州回家的日子,他的父母一大早就开始准备饭菜等他回家。还没走到家门口,张涛远远就看到来接自己的父母,他按捺不住压抑已久的思乡之情,朝父母飞奔过去。张涛的母亲一边看着儿子,一边说“你怎么又瘦了”,父亲则是默不作声地接过行李,一家人一路并肩走着,脸上笑容不断。

  过年期间少不了走亲访友、同学聚会,张涛拍了很多照片留念,“有时想家了就翻翻照片,回想起当时的场景,感觉很幸福。”

  “回家的感觉,真好!”张涛告诉记者,每年回家都感觉家乡有新变化。“妈妈很希望我能够回家乡创业。现在庆阳发展得这么快,奋斗的舞台越来越大,我先出去闯一闯,给自己攒些经验,如果找到合适的项目,我一定会回来创业。在外漂泊越久,思乡情结就越重,感觉挣再多的钱都不如在父母身边尽孝来得实在,外面再好也没有家的感觉好!”

  农历正月初五,张涛踏上了返程路,汽车还没驶出庆阳,他的眼眶就有点湿润了。但他心里暗暗为自己鼓劲,“好好打拼一年,明年早点回家陪父母!”

 
编辑:姜大捷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