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时评
涵养文明树“三风”——三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本报特约评论员 刘连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庆阳乡村振兴要立足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把“三风”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和动力支撑。

  从培育文明乡风抓起。庆阳是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培育文明乡风首先应抓住农耕文明这个根和魂。要传承和弘扬农耕文化,把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乡村管理制度等,与现代提倡的和谐合作、管理民主、环保低碳、生态文明等理念有机契合,引导农民在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素质修养、行为操守等方面形成积极、健康、文明的精神追求。要挖掘庆阳的乡土文化,借鉴周礼、陇人精神、民俗文化等,把传承和教化、古代与现代、他律与自律结合起来,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尚礼的乡风。要注重培养和弘扬乡贤文化,充风发挥德高望重的老人、心系故土的有识之士、道德模范、经济能人等引领垂范作用,以身立德,以德树风,使其成为乡村文明的弘扬者、示范者。要强化移风易俗,健全完善乡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等,广泛开展道德评议、村民评议等活动,推动形成勤俭节约、尊老爱老、崇尚科学的文明生活方式。

  从培育良好家风抓起。家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融化在我们血液里的气质,是沉淀在我们骨髓中的品格,是我们立身做人的风范和格调。乡村振兴首先是人的精神提升,规范和传承家风起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要丰富载体和手段。通过开展“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等特色评选活动,培养和树立一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的身边典型,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身边的人,激励向上向善向好,营造守规尊法、孝老爱亲、爱国爱乡、谦和礼让的浓厚氛围。要重视门楣家风的教育。传承耕读为本、忠孝传家、勤俭持家的品德,在耳濡目染、言传身教中,使邻里互助、夫妻相敬、子女孝顺蔚然成风,家家争做正能量的“传递者”“播种人”。要在落细落小和关键节点上下功夫。引导农民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打好价值观的底色,筑牢“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道德基石,在细微中处处涵养文明,在节点上时时彰显道义,件件叠加,项项累积,次次集聚,久久为功。

  从培育淳朴民风抓起。乡风文明塑形于农民精神风貌,离不开民风这个社会风向标的熏陶、引导、催化。厚植淳朴民风是提升农民素养的关键,起着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风气的重要作用。要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环境育人、树风于情,寓教于乐、以文化人。要弘扬时代新风,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点亮农民的精神世界,让农民树立“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的理念,培育勤勉诚朴、自强不息、自力更生、不等不靠的内生动力。要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相结合,让农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用乡规民约把好风气固化下来、坚持下去。

编辑:姜大捷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