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坚贞不屈视死如归 ——王孝锡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王孝锡(资料照片)

  “出铁笼,看满腔热血,洒遍地北天南。一夕风波路三千,把家园骨肉齐抛闪。自古英雄多磨难,岂独我今然!”1928年12月29日,在兰州国民党反动派的监狱中,一位叫王孝锡的共产党员得知敌人即将对他下毒手时,从容写下了这首悲壮的诀别诗,向党组织、战友和亲人惜别。

  王孝锡,1903年出生于甘肃省宁县一个农民家庭。他8岁开始读书,学习十分刻苦。1924年,王孝锡考入国立西北大学,并结识了魏野畴等共产党人。在他们的帮助下,王孝锡走上了革命道路。1925年,他在学校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投入反对陕西军阀吴新田黑暗统治和声援五卅运动的斗争。1926年,王孝锡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3月,为了恢复中共甘肃特别支部的工作,当时在冯玉祥部队工作的中共党组织负责人刘伯坚、邓小平推荐王孝锡以国民党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到兰州开展工作。王孝锡到达兰州后,首先整顿了国民党甘肃省党部,并担任青年部长,加强了省党部的进步力量。他还参与建立了中共兰州特别支部,任组织委员。不久,王孝锡兼任了甘肃省督办公署政治部主任、甘肃政治委员会会长及第二军事政治学校政治处处长等职,他利用这些合法身份在各县普遍建立工会、农会及其他群众性团体,卓有成效地开展革命活动。

  大革命失败后,王孝锡按照党组织的要求,回到家乡宁县坚持斗争。在他的领导下,成立了中共彬(陕西彬县)宁(甘肃宁县)支部,王孝锡任支部书记。不久,彬宁支部扩大成立了中共太昌区委,下辖宁县、长武、泾川三个支部。“八七会议”以后,王孝锡热情赞扬“八七会议”后出现的革命形势,并按照党组织的要求,以行医为掩护,深入陕甘交界的十多个县的农村进行调查,分析当地农村的阶级状况、政治地位及对革命的态度,并开始秘密筹划、组织农民进行暴动和建立革命政权的斗争。

  王孝锡的革命活动,使得反动当局惊恐不安。1928年11月26日,王孝锡被国民党陕甘青“剿匪”总司令部逮捕。在狱中,面对一次次的酷刑审讯,他以钢铁般的意志与敌人进行了顽强斗争,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1928年12月30日,敌人将王孝锡押往刑场。在通往刑场的路上,王孝锡不断奋力高呼:“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精神不死”等口号。凶残的刽子手举起马刀向他身上乱砍,鲜血飞溅,仍挡不住他高昂的口号声。“慷慨歌太平,从容作楚囚,暴刀逞一快,何惜少年头。”王孝锡在被捕前曾写下这样一首诗,表达自己的革命意志与豪情。年仅25岁的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坚守着共产主义理想的阵地。

王孝锡烈士纪念碑

 

编辑:姜大捷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