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血管疾病,其规律通常是在中老年时期加重、发病,男性多于女性。近年来,该病在我国逐渐增多,成为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般人们说的软化血管主要指软化动脉硬化斑块。动脉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病变,可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狭窄。
硬化的动脉斑块主要由钙和脂肪组成。如果将钙浸泡在醋中,的确可以溶解钙,但是在血液中的钙就不一样了。 醋虽然是酸性的,但是喝进胃里却很难改变血液的酸碱度。因为人体有大量的机制调节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因为喝醋就让血液变成酸性的。 而且,血液维持相对固定的酸碱度也是有原因的。如果血液的酸碱度偏离正常范围过多,对身体是有害的,甚至致命的。如果大量吃醋,还会给身体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因为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乙酸具有一定的腐蚀性,空腹摄入大量食醋,会腐蚀消化道,灼伤胃黏膜和食道,引起剧烈疼痛。 血管硬了,很难再软回去 作为人体营养输送的重要管道,我们全身的脉管系统包括无数根血管,遍布全身各处。这些粗细不一的血管,按构造功能不同,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3种,掌管着全身血液的正常流动。 动脉负责从心脏将血液带至身体组织,静脉负责将血液自组织间带回心脏,毛细血管则连接动脉与静脉,是血液与组织间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 血管一旦硬化,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相关疾病。于是便有人会问,硬化的血管能否再“软回去”? 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刘德平说:“人的血管就像自来水管道一样,但它更高级,因为它是有弹性的。” 正常的血管口径大、管壁光滑柔软且弹性好,输送血液能力很强。随着年龄增长,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成分在血管内壁上越积越多,血管壁的口径越来越窄,柔韧性也随之降低,血管开始硬化。 北京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李康说,其实血管从人出生后就渐渐走上了“硬化”之路,由于轻重不同,有人会发病,有人则不会。令人忧心的是,血管硬化在以前是老年病,四五十岁开始才逐渐发病,可近年来却日趋年轻化。 临床统计显示,最小的从十几岁开始就出现了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等趋势。 刘德平表示,相比其他血管,动脉承受的压力大,被冲坏或有沉积物的可能性最大,因此更易发生硬化。“临床发现,不少患者都是主动脉弓(主动脉拐弯处)发生了病变。”李康补充道。 除老化因素影响,血管弹性还和吸烟、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环境污染等因素有关,它们都会破坏血管的“保护膜”——内皮细胞。 硬化了的血管存在血流量减少、破裂、血栓等风险,诱发脑卒中、心梗。硬化后变脆了的血管,还可能出现动脉夹层,短时间内就有致命风险。 两位专家共同表示,血管硬化不可避免,“软回去”也不现实,但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放缓其硬化速度,减少危急情况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