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陇东英烈】优秀指挥员——梅生贵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梅生贵,华池县山庄乡算账沟人,世世代代以农为业。在他幼年时期,祖上留下的土地已全被庆阳大商号“裕茂隆”“恒义兴”所占有,父亲沦为“恒义兴”的佃户,他本人从20岁开始,也成了“恒义兴”家的揽羊工。一家人长年累月地劳动,辛辛苦苦地干活,仍然摆脱不了饥寒交迫的命运,因为农民的血汗都被地主老财的地租和高利贷榨干了。

  民国十一年,因劳累过度、贫病交加,父母相继去世。从此,家庭生活的重担全落在了梅生贵身上。他除了拼死拼活为地主苦干,还要给弟弟妹妹做饭、补衣裳……

  梅生贵的阶级地位和实际生活的磨炼,使他养成了一种对旧社会、对地主豪绅强烈不满和顽强不屈的反抗性格,以及行侠仗义的豪爽心肠。闲下来时,他常常和本村一些穷弟兄聚在一起,说古道今,模仿古代豪杰义士的样子舞棒弄棍。穷弟兄们之间谁家有难处,他们便互相帮助,共同排解。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梅生贵总是走在前边。

  1928年陕甘两省大旱,颗粒未收,第二年南梁一带饿殍遍野,陕北来人以“说书匠”“皮货商”的名义,在南梁一带鼓动“吃大户”、闹翻身(后来据说是刘志丹、霍维德在这里宣传革命),这使梅生贵心中产生了朦胧的革命欲望。

  1933年10月,刘志丹、王泰吉率领红四十二师在荔园堡歼灭陕西警备骑兵二团张廷芝新兵营,打下了南梁一带9个民团寨子,组建了游击队和农民联合会。就在这时梅生贵怀着翻身求解放的心情,主动报名参加了红军。刘志丹、张策分配他和李生华、边金山等人一起做地方工作,他们在山庄的周园子、尚湾、小河沟建立了农民联合会、贫农团,开展打土豪斗争。不久,梅生贵又在二将川组织起了赤卫军大队,他亲自担任大队长。赤卫军中有不少就是他青少年时期要好的穷兄弟,所以斗争积极,团结一心。他们自己制作长矛、大刀、梭镖,还自己筹款买了几支步枪,起来维护社会治安,打击小股土匪,没收土地财产分给受苦农民。

  1934年2月,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党委在南梁四合台主持召开群众大会,成立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同时在南梁一带还建立起陕甘边区5个赤卫军大队,其中二将川一带为第四大队,梅生贵任四大队队长,下编5个中队,主要负责站岗放哨、传送情报、监视土豪、捕捉敌探、转送伤病员等项工作。

  期间,为了进一步壮大赤卫军力量,梅生贵率先垂范,首先动员他的两个弟弟梅生奎、梅生荣都参加了赤卫军,为此多次受到刘志丹、习仲勋的表扬。由于梅生贵工作十分出色,而且军事才能提高很快,因此,由中共陕甘边区特委委员张策、蔡子伟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1934年开展的反“围剿”斗争中,梅生贵带领赤卫军在陕甘边区特委和第二路游击队总指挥部的指挥下,利用熟悉当地地形的有利条件,一方面打击袭扰来犯之敌,一方面积极组织群众疏散隐蔽、坚壁清野,保护了群众生命财产,也协助党政机关及后方人员得以安全转移。反“围剿”斗争的胜利,使陕甘边根据地进一步得到巩固和扩大。这年11月7日正式成立了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同时成立了赤卫军总指挥部,梅生贵任赤卫军副总指挥兼参谋长,统管南梁根据地18个赤卫军大队,负责保卫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的安全工作。并参加了苏维埃政府、陕甘边区军事委员会及赤卫军总指挥部成立时的阅兵大会,受到了刘志丹、习仲勋等领导人的检阅。

  赤卫军总指挥部成立以后,梅生贵与朱子清、郑德明等一起制定了《赤卫军暂行简明军律》,明确规定了赤卫军的性质、任务和纪律。按照《军律》规定,他们对赤卫军进行严格训练和加强思想教育,除经常执行任务外,还带领赤卫军帮助老百姓种地、收割庄稼,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老百姓送子、送夫参军的积极性更高了;陕甘边区的赤卫军本身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和提高,1935年初人数达到了5000多人。这时候梅生贵已经成为南梁根据地地方武装的优秀指挥员。

  1935年初,蒋介石亲调陕甘宁晋等省军阀对陕甘边和陕北苏区布置更大规模的“围剿”。为了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人,中共西北工委和军委决定红二十六军主力北上,只留游击队和赤卫军就地坚持斗争,保卫南梁根据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掩护党政机关转移。国民党宁夏马家部队兵分两路,采取堡垒战术,步步为营向南梁进逼。在大敌当前,敌我力量十分悬殊的情况下,梅生贵和其他游击队、赤卫军负责人一起,采取疑兵之计,迷惑、打击敌人。他们组成若干游击小组,在老爷岭的山头上搭起许多毛毡帐篷,在密林中竖起很多红旗。白天游击小组高举红旗四处游动;夜晚漫山遍野点燃篝火,并伺机出击袭扰敌人,使之夜晚不得安睡。就这样,迫使敌人在老爷岭以西滞留一月之余。

  4月14日,马鸿宾部队抢占老爷岭,进驻二将川,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和军委所在地荔园堡、寨子湾失守。敌人还派出500余人的兵力四处追寻陕甘边区政府机关。4月16日,习仲勋带领的机关工作人员在豹子川、白沙川交界的张岔岭被马家军及由合水方面来的100余名便衣队包围。梅生贵奉命阻击,掩护习仲勋等转移。他率领赤卫军用大刀、长矛和土枪土炮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习仲勋带领的机关工作人员得以转移到白沙川;不料在白沙川又遭敌人三面包围,形势更加险恶。在这极端严峻的时刻,梅生贵把生死置之度外,沉着指挥赤卫军抗击强大的国民党正规军,经过激烈战斗,赤卫军伤亡惨重,最后只剩下了梅生贵一个人。他占在有利的山头上继续阻击敌人不得进前,使政府领导和工作人员终于脱离了危险;这时梅生贵不幸右腿中弹负伤,倒在地上。当敌人发现山峁上只剩一个人并且只能爬行时,立即从四面冲上来。此时此刻,梅生贵忍着巨大的疼痛,双手端枪,当敌人临近时,他射出了最后的5颗子弹,击倒3个敌人,自己昏倒在地!

  敌人抓到梅生贵如获至宝,以为一定可以从他嘴里获得红军、游击队及陕甘边党政军主要领导人员的具体去向等情况。他们张牙舞爪要梅生贵招供,岂知梅生贵根本不吃这一套,他慷慨激昂痛斥敌人,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残害人民的种种罪行。这些家伙被骂得无地自容,恼羞成怒,最后将梅生贵杀害在杏树湾,并把他的头颅割下,悬挂在荔园堡城门上示众。为了炫耀自己的胜利,他们还在城门上贴出告示:“敢于劫头者,诛其全家。”赤卫军和乡亲们,为了减少牺牲,只好强忍悲痛与怒火,用木头仿雕一颗英雄的头像,收尸安葬。

  梅生贵只走完了人生的33个春秋,由一个普通农民成长为一位为革命而献身的战士。他的尸骨和那颗木雕的头颅早已化为泥土,但他的精神和英雄形象永远不朽。

编辑:姜大捷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