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陇东英烈】劳动模范——乔连珠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1943年11月26日下午2时,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劳动英雄大会在延安隆重召开。到会的200多名劳动英雄身着崭新冬装,个个精神抖擞,其中有一位中等个儿的中年人,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幸福。当劳动英雄们走到毛主席、朱总司令的画像前时,这位满面笑容的中年汉子神情激动,眼中蕴满了晶莹的泪花,他就是华池县庙巷乡妇孺皆知的劳动模范——乔连珠。

  乔连珠出生于陕西省榆林县原大滩一个农民家庭。父母常年勤苦劳作,幼小的乔连珠常常帮父母照看弟妹,拾柴、扯猪草、放猪、放牛,一家人过着有上顿无下顿的日子。乔连珠6岁那年,家乡遭灾、粮食歉收,高额的地租及繁重的苛捐杂税几乎夺去了他们家全部的劳动果实,父亲只得带着全家人背井离乡,流落至华池县庙巷乡、乔河乡一带。流离颠簸、饥疾交加使母亲在乞讨途中去世,接着父亲也在给人做土活时被塌死,抚养4个弟妹的重担就落在了乔连珠肩上。

  之后,乔连珠没明没黑的给人干活,以微薄的收入将年幼的弟妹养活成人。乔连珠27岁时,到陕西省吴旗县三道川崔荣贵家当了站年汉(招门女婿)。年汉期满后,他带着妻儿,赶着岳父送的几只羊,先后居住于陕西省清凉寺、甘肃省华池县庙巷乡等地,以租种地主土地和给人扛工为生。

  1936年初,庙巷一带成为解放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穷人翻了身,过上了新生活,乔连珠终于有了自己的土地。于是,他带着妻儿精耕细作,养羊养猪,生活很快富裕起来。乔连珠不但辛勤劳动,还在政治上积极进步,通过不懈努力,与妻子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还担任了村长。此间,他家粮食连获丰收,便主动接济村中生活比较困难的人家,连方圆几十里外的穷困百姓有灾有难,他都无偿支援。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背信弃义,一方面调集数十万大军重重包围陕甘宁边区,一方面对解放区实行经济封锁。为保卫抗日根据地,支援抗日前线,华池县党政军民积极响应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进行生产自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华池县地广人稀,政府提倡大量开荒,努力增加粮食生产。乔连珠一方面动员群众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开荒生产;一方面带领全家人赶着牲畜耕,扛着镢头挖,连夜奋战,1943年开荒90多亩,当年产粮70多石,达到了“耕一余三”(即种一年可吃三年)。同时,乔连珠善于总结经验并积极向村民推广,他指导群众种小麦一定要坚持“四要”,即一要坚持多耕,二要多施肥料,三要按时播种,四要精心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大生产运动进入高潮时,看到村里有许多人家不是无劳力,就是无畜力,农忙季节生产无法进行,乔连珠急在心头。当政府号召群众搞变工组时,乔连珠全村奔走,积极组织乡邻进行互助合作,解决了群众的具体困难,提高了劳动效率。

  乔连珠于1943年春被县上评为劳动模范,11月初,出席了陇东分区劳动英雄大会,11月下旬出席了陕甘宁边区在延安召开的首届劳动英雄大会。昔日的乔连珠家乡遭灾,全家流离失所,父母双亡;今日的乔连珠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成了新生活的主人、光荣的劳动模范。今昔相比,他感慨不已:“只要是共产党的政策都是没麻达的!”

  1944年元城一带遭灾,当时任庙巷乡一村村长的乔连珠与三村村长高天福积极组织捐粮支援灾区。之后,乔连珠不辞劳苦,翻山越岭,给元城灾区群众送粮5石(一说12石)。他这种急人所急、善解人危的品质,在乡亲们中赢得了颇高威望。不久,又被群众推选为村农会副主席。

  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乔连珠,在他那些土地上,精耕细作,狠下功夫,年年产量都超过一般农户。1944年他家粮食又获丰收,产粮80多石。12月,他再次出席边区劳模大会,被评为陕甘宁边区甲等劳动英雄,受到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等中央首长的接见,获锦旗一面,甲等奖金20000元(边币)。在边区劳模会上,通过各位英雄的经验介绍,聆听了中央首长们的亲切教诲后,乔连珠深受教育,鼓舞很大。此后,他更加积极生产、努力劳动、带头向政府缴纳公粮,每年都在10石以上(小麦),以此支援革命,支援前线。

  1945年,华池县纺线织布、织毛袜、手套等手工业生产进入高潮,村庄、城镇处处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但是当时还有许多农民无钱打制纺车。乔连珠看到这种情况,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在边区劳模会上所得奖金全部拿出来,打制了10架纺车,借给群众使用,给贫困户解决了暂时困难。在努力搞好粮食、手工业生产的同时,他还带领群众开展拥军支前活动,这年冬他将自家一头重200多斤的过年猪,捐献给了军队。

  乔连珠虽然是地道的庄稼汉,但很有经济头脑,他除注意发展农业外,还注意发展畜牧业,他家曾养羊近百只、驴7头、骡子4匹。农闲时,他将群众组织起来到定边驮盐,既解决了政府和群众吃盐问题,又增加了收入。乔连珠见兴办合作社能加强物资交流、方便群众生产,便一次向合作社入了20多股,带动群众推动当地合作事业的发展。由于乔连珠时时处处给群众起带头作用,1946年2月,他被选为华池县第三届参议会常驻议员。1947年陇东战争爆发后,乔连珠积极组织乡民支援前线,组织担架运输队。为尽快组建担架运输队,他主动将自家一头毛驴贡献给担架运输队。1955年农村转合作社时,他将自己的土地、牲畜全部入社,还给村民做思想工作,引导他们走当时政府倡导的农业合作化道路。

  乔连珠年高体弱时,仍然一心为集体事业尽力,从不叫苦叫累。“大跃进”中修“北干”渠时,华池人力缺少,乔连珠送自己14岁的孙子乔登川参加,自己也跑到工地上递茶送水。后来,他主动要求给生产队放羊。1959年腊月的一天,为给集体的羊群寻找好的牧场,乔连珠不慎滑下一个陡峭的山崖,后因伤势过重,不幸去世。

编辑:姜大捷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