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甘肃积石山县“三场会”见闻
作者: 成欣 来源: 新华社兰州 发布时间: 2018-07-17 11:01:52
一键分享到:

  新华社兰州7月16日电题: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甘肃积石山县“三场会”见闻

  新华社记者成欣

  “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一些贫困户的“等靠要”思想让帮扶政策打了折扣。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尝试探索精神扶贫的创新做法,用“三场会”“造血”扶贫,助推村民从“要我脱贫”逐渐转变为“我要脱贫”。

  图为三说三抓大会,干部为群众答疑解惑。新华社记者 成欣 摄

  “三说三抓”:搭建干群沟通桥梁

  积石山县是甘肃省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和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群众不了解脱贫门路,不熟悉扶贫政策,制约着这个贫困山区的脱贫。

  仲夏时节,积石山县关家川乡宁家村举办了今年第二场“三说三抓”大会。百余名村民和县上10来个部门的干部、法官围坐在一起,偌大的广场坐了个满满当当。

  简短的开场白后,乡亲们开始提问。“国家对非贫困户有没有到户照顾的政策?”村民马光福把问题抛给了县上的干部。

  积石山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科员王建军回答:“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到户的扶贫项目非建档立卡户是不能享受的,但是除扶贫项目以外的惠农政策全部可以享受,如新农合报销、农业保险、养老保险等。”

  关家川乡副乡长龚怀全介绍,“三说三抓”会议是指“群众说问题、干部说政策、法官说法律;抓控辍保学,抓政策落实,抓急难需怨”,乡上从今年3月开始举办。全乡9个村提出看病就医、道路硬化等64个问题,目前已答复办理53个。

  宁家村村主任马孝祖告诉记者,“三说三抓”大会可以让教育、医保、法院等部门的干部“下沉”到村里,现场为群众答疑解惑,让群众心中不再有“糊涂账”,给群众明白,还干部清白。

  图为两户见面会。新华社记者 成欣 摄

  “两户见面会”:交流传授致富门路

  7月13日一早,积石山县柳沟乡阳山村村民安吉清听说村上的花椒种植大户张永山要开讲了,吃完早饭便匆匆赶往村文化广场。“今天的会特别重要,一定要好好把种花椒的事情问清楚。”

  安吉清一家去年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5口人,父母高额的医药费导致家里经济困难。家里种的小麦和玉米刚够吃,加上外出打工的工钱,一年收入9000元左右。“听说花椒现在一斤卖到了60多元,就想种花椒增加家庭收入。”轮到贫困户发言时,安吉清一股脑道出了自己对种花椒的困惑。

  张永山把自己的种植经验密密麻麻地写在了手心,跟安吉清分享起来:“以前我买的苗子没有成活。后来发现苗高控制在60-80厘米比较合适,一亩地栽30多株就可以了。”

  之后,张永山又细细讲述了自己在除草、施肥、修枝等方面的经验,“种花椒三分栽,七分养,一定要勤快。”

  “苦熬苦等不如先动起来,等待观望不如先干起来。”师傅张永山实打实的致富门路听得安吉清心里直痒痒。“之前对种花椒不了解,听了师傅的经验,我对生活又有了盼头。我已经留了电话,有不懂的会继续请教他。”

  在积石山县,这样的大会被称为“两户见面会”。“两户见面会”将贫困户和脱贫户聚在一起,脱贫户走上“讲台”为贫困户“授业解惑”,“干部干、群众看”的难题正在被化解。

  阳山村村主任赵国忠介绍,村上自2016年开始举办“两户见面会”,至今已举办4届。“以前很多贫困户不愿摘掉‘贫困帽’,依赖干部到家里入户帮扶。现在看到其他村民脱贫了,会觉得当懒汉并不光荣。”赵国忠说,“让同村的人面对面讲‘致富经’,脱贫户传经验,贫困户照着干。”

  两户见面会上安吉清向师傅张永山请教花椒种植经验。新华社记者 成欣 摄

  村民知情大会:“怎么干让百姓说了算”

  2016年起,积石山县145个行政村探索推行由包村干部主持,县乡级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和全体村民参加的“村民知情大会”,“干什么由百姓来说话,怎么干让百姓说了算”。

  积石山县刘集乡肖家村村主任马正英介绍,村上每年都会举办2场村民知情大会,去年村民提出的4条急难问题至今已全部解决。“去年不少群众反映想养牛,村上很重视,从张掖市拉来了230头牛发放到村民手中,分户养殖。扶贫办给每户养牛贫困户补助5000元。目前补助款已全部到位。”

  “过去两年村上累计给11户无能力改造危房的贫困户建房,全部由政府出资。村民反映的修路问题也解决了,现在水泥路全部通村通户。”肖家村文书肖永平补充道。

  积石山县委书记马正业说:“村上要做什么、怎么做,群众有什么困难都会在会上提出来。干部会建立台账,挂牌销号。能办理的村上办理,不能办理的就分类汇总,逐级上报。”

  2017年,积石山县3535户共16911人脱贫,年底时全县贫困面从年初的19.34%下降到了12.2%。(完)

责任编辑: 张楠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庆阳网”“来源:陇东报”或带有“陇东报”“掌中庆阳”“庆阳网”讯头、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摄影、视频等新闻作品以及文创产品、文艺作品,版权均为陇东报社所有。未经陇东报社书面授权许可,任何机构、媒体、个人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陇东报社版权所有的原创作品。已经陇东报社书面授权的,在转载、下载使用原创作品时,必须明确注明作品刊发媒体、作者、时间等完整信息来源。否则,陇东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934-592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