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民生
游戏成瘾后 精神障碍来了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庆阳网讯(记者 高于婷)从互联网开始进入人们日常生活起,沉迷网络游戏就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不少人更是视其为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毒瘤”。眼下互联网科技发展迅速,更是将网络游戏推向了全新时代,触手可及、操作简便等特性,为其迎来了大量新“用户”,但也加重了“游戏成瘾”背后的层层隐忧。

  日前,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沉迷于网络游戏或电视游戏妨碍日常生活的“游戏障碍” 列入成瘾性疾患章节,作为依赖症的一种纳入最新版《国际疾病分类》。该版本还未正式生效,但消息一出便引起各方热议,有人肯定这一做法的科学性,也有人质疑这背后存在偏见。

  “沉迷游戏”遍及多年龄层次

  市民魏女士的儿子阳阳(化名)马上就要升入高二,正是打基础的学习阶段,但阳阳每天却沉迷于网络游戏,只要一放学回家,不是守在电脑前,就是抱着手机不离身。最近放了暑假,阳阳一睁眼吃过早饭就开始玩游戏,每天一玩就是七八个小时,偶尔还会玩到深夜。之前阳阳开始接触网络游戏时,魏女士考虑到孩子平时学习课程紧张,只要游戏健康,她觉得孩子玩一下也没什么问题,也能调节学习状态。没想到,孩子却渐渐被游戏“绑住”了,长时间玩手机、看电脑,不仅不利于身体健康,还影响阳阳的学习成绩,老师也多次向魏女士反映阳阳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

  未成年是沉迷网络游戏的“重灾区”,也是多年来令家长烦恼的问题。近些年来,随着电子设备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触网低龄化”现象突出,部分小学生、甚至一些幼儿,也成为“沉迷网络”中的一员。

  萱萱今年9岁,上小学三年级,虽然年纪小小,但用起智能设备来,比大人操作得还“溜”,在游戏世界里更是游刃有余,是名拥有不少粉丝的资深玩家。在感觉到萱萱有点沉迷苗头时,父母立即采取了措施,给家中的电子设备都设置了密码,周内学习时间不允许萱萱接触手机、平板电脑,周末作业做完可以玩1至2小时。可在如此严格的管教下,父母仍旧发现萱萱在周内中午时段趁着休息空档,偷偷登录游戏玩耍。像萱萱这样的小“网迷”并不少见,当前很多家长为便于联系和安全起见,给孩子配备了手机,年纪较小多使用的是功能有限的儿童手机,但年纪稍长的孩子,几乎都是智能手机,可以下载各种游戏软件。

  因自控能力差、意志力薄弱,未成年人很容易被有趣新颖的网络游戏所吸引。但除此之外,记者还采访发现,成年人群体中也不乏“游戏成瘾”的用户,不光消耗大量时间,还需要投入不少金钱,有甚者影响到个人正常的学习、工作。比如今年35岁的市民武先生,热衷于试玩各种网游手游,只要有空闲时间,他就会拿出手机开始游戏,有时还会“边工作边玩”,导致工作中常常出错。为提升游戏体验,他还专门给自己购置了一台高配置电脑,不管再累再忙,工作日每天至少要玩5个小时,到了周末就会通宵“作战”,游戏时间平均在10个小时左右。

  “游戏成瘾”定义精神障碍引热议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最新版国际疾病分类手册,认定“游戏成瘾”为精神障碍,主要表现有四个方面:在过去12个月内持续的失控性游戏行为、游戏优先于其他一切活动、对游戏具有较强的渴求、导致不良后果仍持续玩游戏。

  将“游戏成瘾”认定为精神障碍,引起了市民和本地网友的激烈讨论。采访中,有人认为这一做法有失偏颇,存在定性过重的问题;有人则认为这样做,能够让人们正视“游戏成瘾”现象,有益于对沉迷群体给予科学合理的医疗帮助。

  “看到这个消息后,最近身边就有一些朋友开玩笑说我患上‘精神病’了。”在我市某私企就职的小夏无奈地说,他确实很喜欢玩游戏,每天玩游戏的时间也比较久,父母多年来对他玩游戏也是持反对态度,认为‘网游’里都是不好的信息,会毒害思想。其实,一些网游制作精良、内涵丰富,从中可以学习到不少知识,也可以拓展眼界、丰富想象力。小夏认为,把“游戏成瘾”列入精神障碍,会加重社会对网络游戏的偏见。

  有部分受访者则认为,应当加强整治“网瘾”,因为游戏对一些没有自制力的人来说就是精神枷锁,如果不加以阻止,就会引发多种社会问题。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大量的低俗信息围绕四周,影响其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而市民左世鹏认为,精神卫生是身体健康的重要部分, “游戏成瘾”列入精神障碍范畴,足以可见“游戏成瘾”的现象已经较为普遍,而且影响到人们的心理健康。认定中对游戏成瘾的表述是持续的失控性游戏行为且对正常生活造成严重损害,人们不能看见“精神障碍”就草木皆兵,盲目地对网游盖棺定论。“从中我们要看到的是精神卫生建设的重要性,在复杂多样的社会工作环境下,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从而引起或轻或重的心理问题,要摈弃传统观念中对精神疾病的偏见看法,正视个人心理状况,及时地接受科学治疗,保护身体健康。”左世鹏说。

  重视精神健康 玩网游须有度

  采访中,部分受访者针对预防和解决“游戏成瘾”问题也作了建议,提出要在游戏网瘾的普遍现象中看到实质问题所在,重视心理健康发展。

  网友“@王桂霞”表示,近年来,部分青少年因长时间沉迷于网游之中,衍生出诸多社会问题,令无数家长产生焦虑情绪,声讨网游的危害性,四处寻求戒除孩子“游戏成瘾”的方法。而各地纷纷出现“戒网瘾”“戒网游”的治疗机构,收费不菲,采取封闭式管理,对孩子进行军事化管束,利用电击、殴打、辱骂、体罚等残酷方法,进行所谓的治疗,导致不少悲剧事件发生。游戏成瘾列入精神障碍,应当引起所有人重视。作为家长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引导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相关部门应遵循科学原则,研究合理治疗手段,规范诊疗市场,让游戏成瘾者能得到有效治疗,防止各种非法治疗手段、机构借此反弹,给孩子们造成更大的伤害。

  市民郭倩告诉记者,在她高中时期身边有许多同学沉迷网游,她觉得这既浪费时间精力,又影响学习成绩,所以从不去接触这些东西。在参加工作后,有了比较充裕的休闲时间,加之智能手机的便捷性,她也慢慢地开始喜欢上了网游。日常工作任务重,神经过于紧绷,下班后郭倩就会玩一个半小时游戏,和游戏好友聊天互动、“征战”虚拟世界,可以释放压力,让心情轻松许多。“玩网游是一种正常的休闲娱乐手段,很多人像我一样把它当作解压方式,控制在适当的时间内,把握好‘度’, 就能从游戏中能收获到快乐和正能量。爱玩游戏并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因此不能一概而论,也应去除偏见。在互联网时代,我们难以避免地要接触到网络,如何利用好这种平台去拓展人的发展,才是最主要的问题。”

编辑:姜大捷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