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县区  > 宁县
扶起群众脱贫“精气神”——宁县开展“扶志+扶智”助力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庆阳网讯(记者 李建强)今年以来,宁县以“扶志+扶智”为抓手,引导贫困群众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发展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输血”为“造血”,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最大化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不断增强贫困群众的致富增收信心,扶起了群众脱贫的“精气神”。

  技能培训强化扶贫新动力

  九岘乡马洼村贫困户李保军,家里4口人,老伴患有脑动脉硬化,常年吃药,再加上两个女儿都在上大学,家里的日常支出、女儿的学费全落在已经58岁的李保军身上。

  为了让李保军掌握一技之长,顺利走上脱贫路,今年年初,帮扶干部多次到他家帮他出主意、想办法。在了解到李保军有过养蜂的经历,加上马洼村靠近子午岭,生态环境十分适合养殖蜂蜜,帮扶干部便动员他发展养蜂。

  定了产业,有了致富门路,但对于上了年龄的李保军来说,既没文化,又不懂技术,还是让他打了退堂鼓。为了打消李保军的疑虑,县乡开展了养蜂技能培训,组织和李保军一样有发展养蜂意愿的群众赴天水、陇南等地的养蜂基地学习培训。

  经过前后三次的技能培训,李保军不但掌握了最新的养蜂技能,信心也增加了不少,随后他筹措了2万元,在平凉购买了20箱中华蜂。

  脱贫先立志,致富靠自己。如今,李保军的蜂蜜从最初的20箱已发展到了35箱。“今年蜂蜜我已经收入了1.2万元,有国家的技能培训,再加上这么好的政策帮扶,我相信我一定能过上好日子。”李保军心里乐开了花。

  农民夜校激活扶贫新思想

  “自从村上开办了农民夜校,大家在一起聊如何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时间多了,村民之间的矛盾少了……”说起农民夜校带来的变化时,春荣镇李台村57岁的老党员李怀章笑着说。

  据李台村村支书李光明介绍,为了激发群众积极主动投身到脱贫攻坚主战场,今年以来,李台村大力实施“扶贫扶志·新时代新型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开办了农民夜校, 开展政策解读、思想品德、文化知识、普法教育、技能培训等课程讲解,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

  在课程设置上,村上按照“点菜+配菜”的方式,既有农民群众“点”的种植、养殖、就业技能、农村电商等实用技术,又有“配”的政策、文化、法律法规等国家理论“大餐”,让群众既学习掌握富民产业技术,又让群众了解国家的最新政策。

  在教师配备上,既有从县直单位请来的领导干部、业务骨干、技术专家,又有本村及附近产业发展较好的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乡土人才、致富能人。

  为了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村上还坚持把课堂讲授理论知识与田间地头现场操作紧密结合,以村党组织活动场所为主,在田间地头、农户炕头、养殖基地,开展种植、养殖技巧、农产品销售、防病治病等开展现场培训。

  截至目前,该村先后已组织贫困群众参加感恩课、技能课、经济课、互动课等农民夜校活动25场(次)。

  先进典型引领示范新风尚

  “我现在觉得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信心也增强了不少,感谢党的好政策。”7月12日,宁县盘克镇郝湾村文化广场上,张刚和村上其他10位村民被评为村级道德模范,受到了镇村的表彰奖励,他们的事迹不仅被张贴在村里的文化长廊上,还成为其他村民学习的模范榜样。

  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宁县全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五百”工程,组织开展“新时代好青年”评选活动。目前,共开展先进典型命名表彰活动130多场(次),培育树立各类典型2380多人次,表彰了12名在脱贫攻坚、移风易俗等领域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

  同时,宁县还印发了《宁县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的实施意见》,在全县130多个村建立“一约四会”村民自治组织,发放《抵制高价彩礼,倡树文明新风》等倡议书10万多份。开展了“拒绝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万人签名和“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主题文艺调演、相亲大会和集体婚礼,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因婚致贫、因婚返贫的现象,也为精准扶贫补齐精神“短板”。

编辑:姜大捷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