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中秋溯源(刘志洲)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中秋节。

  “中秋”一词,始见于《周礼》:“中春昼,鼓击士鼓吹豳以迎暑;中秋夜,迎寒亦如去。”汉代把中秋作为立秋日,晋时已有赏月之举。据欧阳詹《长安玩月诗序》记载:“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魄圆。”这就是说,古代以七、八、九三个月为秋季,阴历八月十五日,是在一年秋季八月的中间,故叫“中秋”。

  据张衡在《灵宪》一书中指出:“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说明月亮本身不会发光,而是在接受太阳的照射时才发生反射而发光的。我们知道,地球在不停地绕着太阳转,月球绕着地球运行,并不断地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太阳从不同的角度照射在月球上。当月球背向太阳的一面转向地球时,我们就看不见,这就是阴历初一,称为“朔”;当月球被太阳照亮一半转向地球时,我们便看见了圆月,这就是阴历十五,称为“望”。中秋节正当秋分,太阳差不多是直射到月亮朝地球的一面,看起来显得又圆又亮。

  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唐明皇八月十五夜游月宫,在白玉城楼上写了‘广寒宫’三字。”此后登台观月、泛舟赏月、饮酒对月慢慢兴起来了。“一年明月今宵多”古人认为这天晚上月亮最圆最亮,是全家团圆赏月的佳节。中秋之夜,人们仰望玉盘般的明月,自然会联想到家人的团聚;独在异乡旅居的人,也期望借助明镜的晧月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人们又把中秋节叫作“团圆节”。

  是夜,明月高挂天空,清辉洒满大地,千家万户围坐在一起观赏月色,人们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吟诗作对,共享天伦之乐。过去,人们往往以自己丰富的想象,编出了“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故事,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人类向往自由、征服宇宙和探讨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而在庆阳,中秋节作为一种节日习俗和文化传承,内容极其丰富。民间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天,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烤得大地冒烟、河水干涸,老百姓难以生活,此时一名叫后羿的英雄,在昆仑山拉弓射下了九个太阳,后来嫦娥与后羿结为夫妻。为了王母娘娘所赠之“不死药”,歹徒蓬蒙乘后羿不在之际,持刀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情急一口将药吞入腹内,身子即飘离地面,奔向了月宫成了仙。后羿想念嫦娥,即在花园摆上香案,端上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赏月、吃月饼的习俗在民间传开了。

  庆阳人在形式上特别讲究一个“圆”字,月圆、瓜圆、果圆、月饼圆。这天,不管是山区还是城市,早饭一般都吃羊肉。午饭后,家家都要蒸月饼。这种月饼为一大圆面饼,不同于其他地方,也最能体现地方特色。将优等面粉加起面(发酵)合起,擀成薄面饼,形如满月,相叠五层,中间加少许花椒碎叶,形成层次,上层表皮做花、鸟、鱼、虫等面花镶嵌,上锅蒸熟。这天,等月亮升上来后,人们在院子里放一张桌子,献上一个整体月饼,再献上西瓜、核桃、梨、葡萄、糖果、枣等,并切瓜如月形,供品摆齐,上香敬奉跪拜以祀月神。尔后,全家人坐在院子里,一边赏月,一边聊天讲故事,一边品吃瓜果月饼。所献月饼第二天一早收掉,用刀切成角块,馈赠邻里。

 

编辑:姜大捷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