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社会
多措助推发展快 ——全市旅游产业发展调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庆阳网讯(通讯员 杨晓成)培育开发和建成重点旅游景区20处、中高档旅游酒店48家、旅行社18家,全市旅游业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7.5万人,2016年至目前,全市累计接待游客209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5.2亿元。仅2018年上半年,全市已接待游客60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3亿元。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市旅游产业发展,重点采取了六项措施,推动旅游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为培育地方经济增长,助推精准脱贫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项目带动,引领旅游景区快速建设。2016年以来,全市先后投入40多亿元,实施各类旅游项目100多个,其中9个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三五”文化旅游提升工程,推动了旅游景区建设步伐。以红色旅游资源为依托,重点建设了华池县南梁红色旅游景区、环县山城堡战役纪念园、合水县陕甘红军纪念园等一批红色旅游景区;以历史文化和生态资源为基础,启动建设了庆城药王洞养生小镇、镇原北石窟驿、宁县印象义渠·莲花池、正宁黄帝文化景区等一批人文生态和乡村旅游景区;以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为目的,新建、改造了一批城郊公园、文化体育场馆,逐步形成了彰显庆阳特色的旅游景点体系。

    ——顶层设计,助推旅游产业健康发展。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奖励扶持办法》《关于加快推进全市旅游业提质升级的实施意见》,各县(区)也因地制宜制定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措施,全市上下形成了重视旅游、支持旅游、发展旅游的良好氛围。编制完成了《庆阳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庆阳市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庆阳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和一批重点景区、县域旅游建设规划,形成了以市级规划为总纲、县级规划为框架、景区规划为支撑的全域性旅游业发展规划体系。

    ——产业融合,丰富旅游产品社会效能。加大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等相关产业融合步伐,不断激发红色励志游、寻根访祖游、户外健身游、乡村休闲游群众参与热情。以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为先导,鼓励支持各县(区)依托各自有利资源,根据不同时节举办乡村旅游活动,推出了一批以赏花踏青、休闲探秘、田园采摘、观冰滑雪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产品,成为群众“小长假”和周末的主要休憩选择。

    ——产品开发,彰显旅游扶贫独特作用。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规划,全市大力发展果业、小杂粮、中草药等优质旅游商品,积极建办香包、刺绣、剪纸、皮影等文化旅游产品研发生产基地和销售企业,推动特色农产品、传统手工艺品、民俗演艺向旅游商品转化,带动千家万户参与旅游商品研发生产和文化演艺,实现就业增收。2017年,全市旅游脱贫人数占总脱贫人数的11.6%,人均年收入达1.8万元以上。

    ——强化宣传,扩大旅游庆阳的影响力。近三年来,全市累计投入近2000万元,围绕“红色南梁、岐黄故里、周祖圣地、民俗庆阳”四大文化品牌,积极开展对外宣传推介。与央视、中国旅游报、甘肃卫视等主流媒体合作,借助今日头条、腾讯网、爱奇艺、花椒直播及“两微一抖”等新媒体推介庆阳旅游产品,累计覆盖人群达5000多万。在重点航线、客流集中商圈集中投放庆阳旅游广告,和全国3000多家景区、2万多家酒店同步推出优惠措施,实现庆阳旅游产品与其他地区市场对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同时,我市积极参加中国西北旅游营销大会、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第二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等重大旅游节会活动,在周边400公里以内客源市场持续开展宣传活动,极大地拓展了客源市场。

    ——强化管理,促使旅游环境不断改善。坚持“安全第一”的工作理念,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通过常态化的开展旅游安全检查和明察暗访,查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及时消除安全生产隐患。着力提升旅游从业人员队伍素质,先后组织举办了浙江大学庆阳旅游产业发展专题培训班、全市乡村旅游扶贫“袁家村”定制培训班、全市红色景点讲解员培训班等各个层面培训活动,把培训对象延伸到县(区)领导、相关部门、镇村干部、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一线从业人员,为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编辑:张楠责任编辑:张楠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