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改革开放40周年】“菜篮子”里看变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像孩子长大一样,越是发生在身边的变化,越是难以发现。你是否发现,你手里提着的“菜篮子”也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单就从我们的“菜篮子”里,就可以看出改革开放40年翻天覆地的变化来。

  记得42年前,我邻居一个老奶奶将要去世的时候想吃韭合子,可是,清明节都过了,全村里却找不到一把韭菜,老奶奶终于没有如愿,离开了人世。那时候,我家的后院里有一棵酸果子树,果子能长乒乓球那么大。那果子是长不到秋天的,因为孩子们往往搭起人梯越过刺墙偷果子吃。说来这不是孩子们的错,因为全村1600多口人,能有几棵果树的也就屈指可数的三五家。大队里有个园子,结不了多少果子,连头头们都不够吃,哪能轮到老百姓的孩子吃呀。

  40年过去了,农村和城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我迈步在高台县的粮油肉菜市场上,徜徉在超市里,看一看、听一听、比一比、想一想,有时真觉得现在吃的东西在40年前可绝对没有想到过。

  有位最早在高台搞蔬菜零售的张掖籍个体户周孝曾对我说:1978年前,高台城只有4户卖菜的。夏季蔬菜品种不多,冬季市民们就靠白菜片、洋芋片、萝卜片这“老三片”凑凑合合过日子。现在三九寒天吃茄果类蔬菜也不是稀奇事,更不要说叶类蔬菜了。一位卖肉年久的个体户程大明给我介绍说:以前肉价低,旺季时县城里能卖七、八头猪,现在虽然价高,但旺季时能卖几十头。有位西安籍来高台落户的薛晓云和丈夫经营水产品,他从1992年开始卖水产品,当时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生意还算可以,而现在经营水产品的发展到了二三十家,逢年过节时上百家在经营,旧时权贵桌上菜,进入寻常百姓家。

  我有逛市场的习惯,尤其爱逛农贸市场。当我每次走到高台县巷道农贸批发市场时,我总是浮想联翩,思绪万千,往往会想到,这繁荣的景象并不亚于《清明上河图》上的盛况。尽管一年几十次路过巷道市场,但每次路过时我总是深情地站起来,想从车窗里把这丰盛的市场看个够。我总觉得,看这么多水淋淋、嫩鲜鲜的蔬菜,这本身就是一种生活的享受,也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儿时最盼望的就是过年,过年好,过年能吃油饼子,能吃大肉拉条,有时还能吃上只有吃席的时候才能见到的香喷喷的大米饭。可以不吃玉米面、玉米糁子、青稞面、青稞糁子、高粱面、荞麦面、豆面等这些平时已经吃烦了但又不得不吃的五谷杂粮。离过年还有两、三个月时间,就和孩子们天天算,天天盼。那时过年吃的东西,现在天天都在吃。记得外省工作的叔叔有一次回家,带来一包大苹果,妈妈给了我一个,我却没舍得吃,藏在一个十分秘密的地方,每天拿出来闻果香味儿。后来却发现被可恶的老鼠咬了一个大洞。

  现在人们不愁吃,不愁穿,却有不少的烦恼。有时为了分配不公,有时为了机遇不等,也有时为了一些社会现象而心生烦恼。

  我烦恼的时候,总喜欢用纵横对比的方法来消除烦恼。就是纵向比生活,横向比工作。纵向比,往往会想起小时候吃的是窝窝头、咸沙葱,住的是低矮破旧的茅草房,穿的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衣服,上学每天三趟靠步行,学费靠母亲养鸡卖鸡蛋攒下钱来交,往往放假的时候才能交上欠下的学费,而久久不能交上的只不过是三五八块钱。1981年,我考上张掖师范时,穿的褂子、裤子都是当兵的哥哥穿过的,而且多处已经打上了补丁。想起这些,再看看今天手里提着的“菜篮子”,确实感到就十分满足了。横向比,看看同时毕业参加工作的,有的学有所成,有的在工作上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有的品德修养受到了众人的称赞,相比之下,自己确实落后了许多。这样一想,就会增加学习工作的信心和勇气,使我重新振作起来,一步一个脚印,向前奋进,向上攀登!

  每当经过纵横对比一番之后,我总是发自内心地感到,改革开放40年,实实在在地说,我们的“菜篮子”变了,我们的生活变了,我们的家乡变了!(陇平)

编辑:刘家玮责任编辑:刘家玮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