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文学评论】贾录会/秋浓诗醇,开卷有益——王宁伟作品赏析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秋浓诗醇,开卷有益——王宁伟作品赏析

    本文作者:贾录会

    王宁伟,庆阳人,我们是认识几年的朋友。都在建筑行业工作,又同是文学爱好者,所以一直比较关注他。最近,看到了宁伟的散文《父亲如山》,读后觉得写得确实不错,他把父亲的大爱写得平凡又伟大,自然,我们都知道父爱滋养着我们的灵魂。当我们呱呱坠地时,除了黄色的皮肤,亲人的爱就是一件生命永不褪色的霞衣,随之披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父爱修葺了我们的生命,每个人都在这种深厚的爱里长大。尤其是读到“循声望去,只见路旁的麦草垛下蹲着一个瑟瑟发抖的雪人,是父亲!我脑袋“嗡”了一下,“爸!……”看得我泪水涟涟,人们常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感情至真至深,自然就会流淌出好文章。 宁伟多才多艺,无论是写散文还是诗歌,都有感人肺腑的好句靓词。他在本职工作中认真负责,又在诗意的田园里收获了丰硕的果实,真是令人钦敬和赞佩,说到宁伟,就得说说现在某些蜗名微利的诗人和当下的诗坛,诗坛真的不缺诗歌,缺的是传世经典;诗坛也不缺作品,缺乏真诚的读者;他特别反感给自己名字前加上什么著名等字眼,他对我说他就是个文学爱好者或者,就想安静地写作,愉快地生活。

    的确,宁伟是名非常安静,内心阳光的写作者。他的诗写得很有个性。比如他最近几首写秋天的诗作,就很有特点,如《秋思》和《乡愁》两首,读后让人想起“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的经典诗句。宁伟用手中的笔让诗句穿过岁月,打磨平凡的生活,又如他的《秋吟》“一夕之间/季节转换了冷暖/心事还在盛夏的夜里辗转/眼前已是一派初秋的清寒/伸手触摸一瓣落花飘飞的思念/耳畔萦绕着词人半世的沧桑和遗憾/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他就这样用淡淡的秋风拉开了时光的帷幕。诗人的笔下转承起合,看似平凡,其实不然。可谓静中有动,动中有景。比如《离乡》这首诗:“故乡是越离越远了/而村口那眼老井/却是绝然背不走的/我走时/只背行囊/可是/行囊也越背越重/在异乡的月光下打开它/竟发现有幽深的井水/和眸底打翻的乡愁”,这首诗描写清澈简单透亮,有恰到好处的夸张比喻,较之当下个别意象纷呈,词句晦涩的现象,他的这首诗平铺有序,句式明快空灵,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传统诗歌描写的特点。

    假如一定要给诗歌定义的话,我认为真正的诗歌,不应当是甜品,它应当是水果。表层的颜色是岁月赋予我们的年轮,中间的果肉是生活沉淀给我们的积累。里面的果核,是生活的内核,是我们的过程,宿命般轮回的种子,也是我们生活中苦苦的坚持和坚守。没有经历风雨的人生,自然乏味,也写不出真诚简单的好诗,我个人认为这才是生活与诗意的本源。除诗人的品格超然物外,诗人的追求也可以缱绻成诗。

    每座城市都有它独有的气息,它是独一无二的,诗同样如此,作为一名诗歌爱好者,宁伟没有时间去关注自己的作品别人会怎么看,他写的诗很接地气,没有迎合当下的应景之作,他是怀着敬畏之心在写,他把对生活的爱,对家乡的爱,对朋友的爱都用文字记录下来,他没有把诗歌当成营生,而是当成爱好,用文字娓娓道来,他的作品里既有对亲人温情的回忆,又有对家乡风土的变化。他早期的作品,就是生活再现,他的《青海行》组诗,有边塞诗的特点。高适、岑参等汉语古代杰出的边塞诗人,在他们的诗歌里,我们看到天高地远,地势的苍劲,看到了一方土地具备的自然力量,而宁伟笔下的组诗《青海行》正具有边寒高原诗歌现代诗的正能量。

    写一个地方,就必须去关注这个地方和其名胜古迹与文化,加里宁说:“真正的诗人写诗,必须将自己的血流一点进去”,这一点宁伟做到了,其散文《过年》就有震撼人心的抒发和乡土情怀。读来不晦涩不浅白,每句话都是从心灵深处蒸腾出来的,带着宁静之美,平稳的节奏和语言,朴素而深刻的呈现,写出了作者内心感情的惊天动地。

    看得见绿水,望得见青山,记得住乡愁。宁伟的乡愁在哪里?少小离家,人到中年,开始眷恋故土。于是,诗人报以温婉歌吟:“父亲/ 你肯定不知道/今天就是父亲节/ 此刻/我在小城的边缘给你写诗/写你曾不屑一顾的诗/写你曾在病榻上静静倾听的诗/写你曾为儿子骄傲的诗/写你曾掖在枕头下/让来人必看的诗”,《给父亲》这首诗看是大白话,但它犹如橄榄,初尝无味,细嚼回甘,且津津然生于口唇之间。故乡悠闲宁静,游子却声声呼唤,时间越加久远,乡愁愈加醇厚。父亲的汗珠、浮动的白云、金黄的麦苗等这些故乡的人、事、物。让诗人无时无刻不乡愁泛涌。

    宁伟出生在乡村,工作在高天厚土的城市大塬,稔熟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他对陇东的山水情颤意俏,所以,当他面对春花秋月、庄稼泥土时,便有了激情、执着和一份思考。这时,诗意就会在心间飞扬,一种久违质朴的诗艺化东西便展示出来,读者预想不到的惊喜。读宁伟的诗,会让你心胸开阔,情燃意飞。他善于观察身边的小事,小到一沙一石、一草一木,甚至一顶安全帽都能入诗,如《七色工地》就是用我们抬眼便见的小景物让这组诗有了一种阐述和理念,让人领悟到怎样活着的选择,他能从一瓦一砖中联想到生活的多彩多姿,领悟到生活真谛。这都源于他细微深刻的对于生活的观察,总能在平凡事物间和景色中发现摄人心魄的句子和词语,这首《七色工地》诗才圆润深刻,清婉飘逸,情致缠绵。

    诗与现实之间存在着一个中介,那就是诗人自己。黑格尔在其《美学》第三卷下册中,论诗的本质时曾说: “造型艺术要按照事物的实在的外表形状,把事物本身展现在我们眼前;诗却使人体会到事物的内心的观照和观感”,这说明诗人的内心世界是现实和艺术的交点、升华点和突破口,诗人所抒发的是他的心灵对外部世界的感受和经验。宁伟的诗歌始终遵循着这种“内心对外界的观照方式”在《黄叶》中于一片落叶,体味到生命以弥合的痛苦。在《别情》中,从“风吹过水的心房/半盏月/笑弯了秋的模样/送一蓝果实去慰藉/饱满褪却青涩的外衣”诗人以高超的技艺,用比喻,隐喻,排比,重叠等多种手段把璀璨山河一一推介给读者,细致的描写,天马行空的想象,让人身临其境,流连忘返。宁伟的诗用词巧妙,表达的感情真挚灼人,读后激胸荡腑,令人过目不忘,如《母亲》、《秋思》、《离乡》、《山泉》、《落花》和《秋草》等。

    宁伟是个善于思考的诗人,从不浮光掠影,总是把思想的触角伸向事物的重心,这形成了他那画龙点睛、直探底蕴、富于智性光泽的构思特色。他写的散文《想走进你的春天》里,就用音乐、花朵与诗歌在红唇碰响的声音里,敞开的心房披星戴月日夜兼程,走在通往爱情花园的路上。

    从宁伟的作品中发现,其作品的构思就是努力创造形象化和抽象化相统一的意境。这种艺术境界既是现实的又是理想的,既是感性的又是理性的,既是情感的又是理性的,其形如画,其神如云,其韵悠长,其味无穷。而要创造这样的艺术境界,就需要作者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悟力,就是诗人要有一双慧眼,将丰富的生活经验、广博的知识积累、深厚的理论修养和高超的艺术技巧等纳入视野。有了这双慧眼,就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透过个别伸向普泛,透过现在展望未来,透过有限发现无限。宁伟凭借一双敏锐而深邃的慧眼,观察生活,创作诗歌,不但获得了已有的成就,也预示着他将走向远大的明天。

    宁伟的诗从理论上讲,基本上达到了艺术层面,但要上升到美学层面,还需一个过程,还需在浅吟低唱处寻找更有寓意深邃的诗语和曲声。其实,诗歌可以简约,也可以繁复;可以是一泄千里的激情,也可以是内敛平稳的叙述;可以是直抒胸怀于天地的赞颂,也可以是低回于内心幽荫处的叹息;可以在直白的文字中暗藏智慧,也可以在隐晦曲折中传递启示……

    我相信,以宁伟不服输的个性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一定会在诗坛的徜徉中,为我们奉献更多更好更瑰丽多姿的美文妍诗的。

    故此,我们翘首以盼......

编辑:张楠责任编辑:张楠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