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盘活红色文化资源 助力老区脱贫攻坚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庆阳网讯(通讯员 张明晖)红色文化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成立至新中国成立前夕28年的历史阶段内,包括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有着重大革命纪念意义的事件和有纪念价值的文物、建筑物、遗迹或文献等所承载、体现的革命历史、事迹、精神。

  庆阳作为甘肃唯一的革命老区,既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又是抗日战争的“出发点”,留下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既有政治价值,又有时代价值。

  据初步统计,庆阳革命老区留存着254处革命遗址遗迹。这些革命遗址遗迹都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如果能把这些红色资源蕴含的革命精神尤其是20世纪30年代初,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陕甘边人民,开展革命斗争,创建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革命根据地,在艰难困苦的战争岁月和革故鼎新的革命实践中铸就的以“面向群众、坚定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为主要内容的南梁精神和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形成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相结合,转化为庆阳各项事业发展的旗帜引领和脱贫攻坚奔小康的重要引擎,那么庆阳革命老区的脱贫攻坚战就一定能打赢而且能打好。

  庆阳革命老区人民历来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在解放战争时期,陇东的青壮年踊跃报名参军,为西野主力部队输送了大批兵员。据不完全统计,解放战争时期,庆阳革命老区共为主力部队输送上万名子弟兵,有力地支援了前线。仅1949年,为支援解放大军西进,陇东党政军民不惜一切人力、物力、畜力,全力以赴支援解放大西北的战争。全区共组织长期担架1620副,队员8100人;短期担架1110副,队员5550人。环县、华池县、合水县的民工担架队员随西北野战军转战5000余里,参加了著名的扶眉战役和兰州战役,抢救看护伤员、运送弹药、食品,为保证战斗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在这些贡献里蕴含着老区人民对党的坚定信任以及对革命事业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可歌可泣的奉献精神。在脱贫攻坚已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和关键时期,要的就是在革命战争年代传承下来的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顽强拼搏、锐意进取的精神。因此,我们就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方法把庆阳革命老区这一得天独厚的革命精神宣传到贫困群众的身边,促使他们在党的政策引导下自立自强,实现早日脱贫致富。

  近年来,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能力的提升,人们对以旅游为代表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红色旅游作为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蓬勃发展,各个旅游景点的参观人数逐年增加。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传统的旅游纪念产品由于形式陈旧,缺乏新意对游客越来越没有吸引力,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要。

  作为革命老区,庆阳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目前已经开发且比较有影响力的红色文化景点有南梁陕甘边革命纪念馆、庆城陕甘宁边区陇东分区纪念馆、环县山城堡战役纪念馆等。这些旅游景点的建成先后都不同程度的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但是,这些景点仅限于纪念场馆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展馆陈列布展,旅游产品单一,缺乏一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为了更好地发挥红色旅游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作用,各县(区)要围绕红色文化产业具有政治性、经济性和文化性高度融合的特性,重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采取多种方法开发它的价值和社会效益。

  庆阳老区的文化底蕴深厚,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只要我们动脑筋、想办法,把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高度结合,盘活红色文化资源,助力老区脱贫攻坚。

编辑:姜大捷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