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县区  > 宁县
吴龙龙:回村创业做个“新农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庆阳网讯(记者 闫慧)武洛村是宁县盘克镇8个重点贫困村之一,地处子午岭林缘区,距盘克镇12公里,距宁县县城60多公里。由于自然条件限制,交通不便,发展相对滞后,一直以来,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依靠传统种植、养殖业和劳务输出。

  吴龙龙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之一,2014年底,他决定返乡创业,这让很多人想不明白:“这娃好不容易考出去,怎么又回到这穷地方种地?”

  “家乡留给我的印象一直是贫穷、落后、闭塞,还有无休无止的农活。”吴龙龙说,在上大学之前,他满心想的都是离开农村,没有想过再回来。

  然而四年的大学时光不仅改变了他的想法,更让他对农业农村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原本想学医的吴龙龙经历过两次高考落榜,2011年,他服从调剂,成为北京农学院动物学科专业的学生,与畜牧养殖打起交道。

  “大一那年,我参加了乡建中心的实践活动,在北京郊区的一个农场里体验生活,其实那些农活我都很熟悉,但当时接触到的农业生态理念和农业生产模式让我很受启发。”吴龙龙说。

  从那时起,他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也思考家乡的未来。毕业之际,他谢绝了导师为他争取到的留在城市工作的机会,放弃了参加公考的机会,带着激情与梦想回到了武洛村。

  回到武洛村,吴龙龙认为家乡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土壤条件良好,生物多样性丰富,至今保留着当地特有的五谷杂粮老品种,而且林区内还盛产香菇、木耳、花椒、山桃、杏、核桃等特色农产品,这些都是他带动村里人转变传统种植观念,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的宝贵资源。

  吴龙龙承包了村里的300多亩撂荒地,筹措了5万元启动资金,尝试着向生态农业发展的新路子迈步。

  2015年,吴龙龙开始在300多亩撂荒地里建农场,尝试着种植小麦、玉米、黄豆等农作物,培育苹果园,养殖土鸡、黑猪、山羊、黄牛等。后来,他给自己的农场起了一个诗意的名字——“牧童心生态农场”。

  “那一年,我和表哥、表弟三人整整干了大半年时间,才把农场的基础建设搞好。因为筹措的资金很少,所以平整土地、修整土窑、搭羊圈、盖牛棚这些基础建设都是我们自己动手做,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一直干到天黑。”吴龙龙说。

  2015年7月,吴龙龙带领村民成立宁县东牛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发展种植和养殖产业,合作社当年共养殖黄牛27头、山羊79只。但因为没有销售渠道,也没有经验去对接市场,产品销路很不理想。

  从2016年开始,吴龙龙一方面指导村民改变传统种植、养殖方式发展生态农业,比如不套袋、少打药、人工除草、施用农家肥种植苹果;利用林下和山地资源,摸索以放养结合的模式搞养殖。另一方面,他通过外出学习的机会,不断拓宽销售渠道,组织农场里的优质农产品和当地的原生态农产品销往外地。

  吴龙龙告诉记者,今年是他收获最多的一年,近百亩玉米丰收,堆满了农场的一角,30亩苹果园已经栽好苗子,牛存栏70多头,羊存栏100多只。

  “目前,合作社已经建立起固定的销售渠道,有意愿入社的农户也多了起来,明年打算再带动10户养殖户和20户种植户加入进来,村里还有几个年轻人打算返乡和我一起创业,做地地道道的新农人。”吴龙龙说。

  在经历了几名骨干先后离开、资金周转困难、陷入亏损危机之后,吴龙龙的农场迎来了新的转机。他申请的《甘肃宁县武洛村的在地化培力和乡村社区可持续多元生计能力培育》项目将在明年实施,计划以武洛村合作社为基础,鼓励村民加入合作社进行生态种植养殖立体循环农业发展创收,并协助合作社开展一系列种植养殖培训、产品开发、消费者活动等。

  近期,吴龙龙的“牧童心”农场将携手西峰“面肚子”餐馆,以“甘肃新农人”的姿态亮相在成都举办的第十届CSA大会农夫市集,共同推介手工面、饸饹面、特色杂粮等来自庆阳的原生态好味道。

编辑:姜大捷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