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年节将至(任随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时间走着走着,拐个弯,便是新年了。

  年节,年货,总是绕不过去的喜庆,那些留存在童年时光里的记忆,总会在年节到来的时候,悄悄从夜梦中走出来,迷离在无尽的遐思里。

  童年的年节,过得是一份期盼。那时候,饥馑年月,日子过得紧巴,年关临近,父亲会步行着去附近的乡镇赶集,当然了,作为家里的小孩子,我自然而然成了父亲的“随从”。

  冬日的天亮得迟,父亲早早收拾过家里的紧要活计,及至天蒙蒙亮,他隔着木格窗棂在庭院里喊一声“赶集,起晚了年货就被人抢完了”,我就一骨碌翻身而起,跟随父亲开始了“赶集之旅”。

  父亲赶集时将家里能够在集市上变卖的农产品用担子挑着,要么是两筐大白菜,要么是两半袋玉米,将农产品变卖之后的所得,才能为我们换回年节所需的年货。我们一路说笑着,赶集的人三三两两,结伴而行,从村巷出发,走着走着大家伙就赶到了一起,大人们和大人们聊着,孩子们和孩子们追赶着,奔跑着,那个遥远的年货街已等了我们很久很久,而我们对年货街的念想也是累积了很长很长的一段时日,毕竟饥馑年月的孩子们赶一回集,上一趟集镇,并不是随随便便的事情。就这样一路玩一路前行,越是临近集镇心中越是着急,就像渴望长大的岁月,很慢很慢,让人有些奈何不得。

  到了集镇,大人们先到农贸市场将农产品兑换成现金,才能带着孩子们上年货街。年货街与农贸市场相隔两条街巷,并肩而立,一般高的平房建筑,橱窗里摆满了各色货品,花花绿绿,琳琅满目。细数起来,最多的要算是衣服了,大人的、小孩的,棉衣、夹克,父亲用农产品换回的钱并不多,花费最大的就是我们的新衣服。当然,大人们对孩子们穿新衣服还是有要求的,不到大年初一,新衣服最多也就是试穿一次,之后便封存在堂屋的箱盖上,只有到了初一早晨,才会从箱盖上拿下来,让我们洗过手脸,方才穿得新衣服出门。

  至于年货,最多就是称一斤大核桃,一斤红红艳艳的大枣,核桃寓意来年有“活头儿”,大枣则是烧粥泡水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除了这些之外,附加买回来的就只有姐姐的红头绳,那个年月,女孩子能在大年初一用红头绳扎个羊角辫,是最为喜庆的祝福了。

  年货购置齐后,父亲带我到街巷口的酿皮店吃上一顿。绵薄细长条的酿皮,搭配一小勺香油,殷红的酱辣子,几滴香醋,那个荡气回肠的满足感啊,至今还是深刻。午后时分,大家伙再次聚到了一起,各自或背或挑着购置的年货,说说笑笑向着家的方向原路返回。

  今又年节将至,令人眼花缭乱的年货街,是否还暗藏着当年那一份挥之不去的馨香,在梦中,在牵念里,在一次又一次的回眸与沉思里。

编辑:姜大捷责任编辑:姜大捷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