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社会
欢度新春佳节 一起来感受戏曲艺术魅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摘要:

  为了活跃春节文化氛围,满足广大戏迷朋友的节日文化需求,根据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安排,庆阳市黄土缘演艺公司从2月13日至2月22日(正月初九至正月十八)每晚7时30分在庆阳市政府礼堂陆续开展惠民公演活动,与广大市民一起欢度新春佳节,感受戏曲艺术魅力。

     经典秦腔剧目《桃李梅》精彩上演,吸引了400多名戏迷前来观看。 实习生 米静

  戏曲文化扎根群众内心

   庆阳网讯(记者 郑朝静 实习生 米静 )2月13日晚上7时30分,庆阳市政府礼堂里传出极具黄土高原气息的秦腔戏唱腔,庆阳市黄土缘演艺公司表演的戏曲《桃李梅》正在精彩上演。

  今年73岁的孙慧珍告诉记者:“我听说这几天礼堂里有戏曲表演,心里特别高兴,就拉着自己的亲家母从董志镇专门坐车来看戏,我们老年人都爱看戏,虽然我没读过书不识字,但是从小就听,听得多了就慢慢懂了。”

  “我在西峰帮儿子儿媳带孩子,今天下午儿媳回来告诉我有戏看了,我就赶紧来了。小时候经常听别人说唱戏啥的,但我们村比较偏僻,生活条件也不好,从来没看过戏,这次算是满足一下小时候的心愿了吧。”正宁县南邑乡的陈先生说。

  一个在台下专注看戏的小男孩引起了记者的注意,通过短暂的交流得知,小男孩名叫刘哲,今年8岁,当记者问到能不能看懂的时候刘哲脸上产生一丝羞怯,“不是特别懂,舞台两边有字幕,好多字也不认识,但跟着爷爷经常听。”刘哲的父亲告诉记者,“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歌舞,看戏的很少,更别说小孩子了,但是戏曲确实是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经典,希望孩子能多接触接触,在经典的熏陶下,孩子可以从小感受艺术的魅力,提升审美观。”

  戏曲惠民活动成常态

  “目前全社会正在大力开展精准扶贫,那文化扶贫便是我们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惠民演出能够让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更充实,还能够激发和鼓舞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近几年我们的惠民演出已经成为常态,就2018年我们承担的惠民演出将近200场,政府购买文化让老百姓在自家门口就能欣赏到文艺演出,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庆阳市黄土缘演艺公司总经理刘治平说。

  刘治平介绍,“现在的惠民演出活动在向基层倾斜,逐步开始往社区、村组和弱势群体靠近,每年的国庆、元旦、春节等节日期间,我们都会请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环卫工和社区居民走进剧场免费观看演出,或者我们上门开展慰问演出,不但能方便群众,还能活跃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2018年中秋节那天,我们去宁县中村演出,结果演出没多久就开始下雨了,多数群众陆陆续续散开,露天的乡村舞台没有办法避雨,看着台下零零散散的观众,我们还是坚持演,最后雨小了,观众慢慢又多了,就这样演员在雨里演,观众在雨里看,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难忘的记忆。”

  满足群众文化新需求

  刘治平告诉记者,从2012年至今黄土缘演艺公司累计惠民演出达700多场,覆盖8个县(区)。通过这几年的演出可以看出,老年人大多数喜欢传统秦腔剧目,他们看了几十年,熟知传统剧目中的人物和故事,很多人还能唱上几句,他们看戏往往会看哪个演员演的好,哪个演员唱的好,有一定的鉴赏水平。年轻人很多对历史不太了解,对戏曲故事比较陌生,对戏曲漫长的叙事方式喜欢程度较弱,但是歌舞节目可以说是老少皆宜,所以面对大众文化的新需求,我们的演出内容和之前比也做出了相应改变,现在有秦腔、陇剧、声乐、小品、魔术、变脸、眉户戏等等,根据不同群体,安排不同节目。

  “文化惠民演出现在已经基本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我们有时候去演出,当地老百姓还会自发帮助我们搭建舞台、安装设备,长期的惠民演出已经让我们积累了很多经验,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在已取得的成绩上进一步创新惠民思路和惠民手段,加大惠民力度,提升惠民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调整演出形式和内容,以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好地服务大众。”刘治平说。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