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社会
【我们那些年的元宵节】巧嫂教我们糊灯笼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开栏语

  春节的脚步还未走远,元宵佳节已悄然而至。对于元宵节,相信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限量版珍藏回忆。

  在元宵节,陇东报新媒体推出特别策划《新春纪事——我们那些年的元宵节》系列报道,记者将视角对准不同年代的人们,聆听他们的故事,记录他们记忆中的元宵节。


 

巧嫂教我们糊灯笼

 

  • 讲述人:荔瑞琴

  • 记者:李馨怡


  我对元宵节最深的记忆便是糊灯笼。教我们糊灯笼的人,是一位巧手嫂子。我们先把红、黄、蓝、粉、绿几种染料倒在不同的碗里,分别用适量的水化开,一字排在案板上。可别小看化染料这个活儿,加水的多少决定着灯笼颜色的深浅,而这靠得是经验。接下来,嫂子让我们把白纸对折裁成长宽比例为2:1的长方形,可以虚折出两、三道直印,分别刷上不同的颜色,摊开,晾干。再用开水把面粉烫成浆糊,把四到五张旧课本纸糊在一起做纸背,放在热炕上烘干。



  做完准备工作,接下来进入灯面制作工序。我们把刷了颜色的长方形彩纸横放,对折成一厘米宽的压缩长条,再用指甲挤折出细棱,越密越好看。折完后纸条就变成了弯曲状,两头再抹上浆糊,按凹凸对接粘成一个圆圈,试着提一下,防止层与层粘连。在等浆糊干的时段,把两张纸背并在一起剪成比纸圈小一公分左右的圆形,一个粘在底部,中间位置穿一根两寸长、内打结的线绳;另一个中间剪出一个小圆圈做上盖,粘在顶部,两边对称位置打眼穿一根提线。等浆糊完全干了以后,双手拽着上下的线绳轻轻一拉,一个彩色的圆柱形灯笼就呈现在眼前。



  拿着自己亲手做的灯笼去集市上买,远远没有做灯笼快乐。定好的一个灯笼五毛钱,家人可以按价卖出,可我总会被买灯笼的人说软了心,三毛、两毛地给卖了,得到的“责怪与惩罚”,自然是元宵节晚上走夜提着的灯笼是次品。



  在做灯笼的过程中,我们还根据经验对工序做出了改良,以便第二年做起来更省事。其中有两点至今回忆起来还会让我们引以自豪:一是纸张的长宽比例可以根据个人爱好调整,可以做成细高钢罐形、也可以做成低矮的粮仓形,但最大气的比例是长宽2.2:1的;二是颜色不一定要横着刷,竖刷、斜刷均可,直接、斜对角虚折刷两种,或者干脆只刷一个色。


  如今的元宵节,单就灯笼的制作而言,批量化的模具生产工艺早就让人望尘莫及。而我自己做灯笼过十五的经历和记忆,犹如元宵节夜空那轮明月,每年都会在心底闪现。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