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有文化与没文化(马野)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时下,文化还处于正在繁荣的过程中,文化这个词热门得了不得,经常被一些人挂在嘴上。其实,嘴上经常挂着文化的人,倒不是多么有文化,或者多么热爱文化,为文化事业做出了多少贡献,大多数时间说起文化,不是为了标榜自己,就是为了打击别人。

  有些人甩着膀子、啪啪地拍着一拃肥油的黑肚皮,豪气干云地放言:“咱是个粗人,没文化”,实际是在炫耀一种市井文化和江湖文化,是一点儿也不谦虚地叫嚣“此处应该有掌声”。有些人笑眯眯地看着对方:“你们文化人——”真实的意思表达没有丁点儿的尊重和敬佩,无非是对又迂又腐、又穷又酸的读书人的嘲弄和调侃,只要书还没读傻,读书人当然不能坦然领受这样的“文化人”封号,但是底气又不足,只好弱弱地出卖一次文化,“你才是文化人”。

  “言必古希腊”是上世纪初的时髦,现在的时髦是国学与传统文化。国字号大学的校长极力鼓吹国学,并且在他执掌的大学首开了国学院,结果却把“七月流火”当作天气炎热去使用,让人笑得满地找牙。其实,这也算不上多么可笑的笑话,只不过闹笑话的是名校校长,而且是鼓吹国学的名校校长,普通人闹的笑话人们还懒得笑呢。我相信在这个笑话作为笑话之前,许多人都在闹这样的笑话。把国学闹成笑话,这样一群歪嘴和尚怎么能念好文化的经呢?

  不是每个人都愿当歪嘴和尚,但总有一些人爱赶时髦,国学“被热了”以后,一些人秀汉服,那么唐装算不算?长袍马褂瓜皮帽和男人的辫子算不算?一些女性也开始“装国学”。开口国学传统,闭口子曰诗云,不知道她们知不知道“三从四德”、缠小脚、“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也是传统,也是文化;不知道她们知不知道“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正是“子曰”的,而且“子”还做了进一步“曰”了,“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痛,完全忘了祥林嫂的悲剧,忘了新文化运动带来的解放的舒畅与自由!

  我不是说不能谈文化,也不是说谁能谈文化,谁不能谈,我就正在谈文化。我只是觉得文化不是标签符号,谁都贴一贴;不是雪花膏,谁想抹就往脸上抹一把。文化是血脉传承,是底蕴修养,需要肃立敬畏,需要静心修炼,最不需要就是高声大气地宣称。一个人有没有文化装不出来,说出来也不算,但能看出来,就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之中。

  化用一句流行语作为结束:“没有文化不可怕,最怕没文化装文化。”

 

编辑:姜大捷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