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朱雅琴
“在土窑洞住了半辈子,没想过有一天能走出大山,现在政府给我们盖好了新房子,日子也在变得越来越好。”在华池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记者见到了49岁的悦乐镇张桥村搬迁群众樊建华,她的言语间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樊建华原来住在悦乐镇张桥村东塬组,这里交通条件落后,生产生活条件差, 进村的道路是一条颠簸的羊肠小道,外出走亲访友或赶集总是早出晚归,“出行难”是所有居住在这里的村民面临的共同问题。“从家里出来先走上一个小时山路,才能坐上去县城的车。” 樊建华说。
今年春节前,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樊建华一家在县城拥有了一套九十平的新房子,经过全家人精心装扮,他们正式从住了几代人的山沟里的土窑洞搬进了三十里外的安置社区,开始了新的幸福生活。
樊建华搬进安置社区,住上了新房子。
“以前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窖里的雨水,现在啥都方便了,家里干净整洁,吃水难、出行难、看病难的问题也都解决了。” 樊建华说,“女儿现在在西安上大学,已经念到大四了,负担轻多了,生活正在变得越来越好。”
搬出旧土房,住进敞亮新房,是许多贫困户的心愿。如今,喜迁新居的愿望已变成现实,搬迁后如何让群众生产生活稳定下来,确保搬迁户稳定脱贫成了最现实的问题。为了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华池县结合地域特点和搬迁地的优势,为搬迁群众制定了详细的产业脱贫计划,带动他们稳定增收。
考虑到全县大部分搬迁对象在县城安置,距离原有耕地较远,耕作不方便,华池县动员搬迁群众通过劳务输转增加收入,并帮助他们培养一项增收技能。在2018年 3月和9月集中培训两次,共培训了1801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2018年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劳务输转520人次,人均增收15000元左右,在公益性岗位就业50人,人均年增收8000元。
“别的技术我没有,就是吃苦耐劳。”搬迁群众樊建华搬到安置社区后,在离家不远的酱醋厂打工,一个月可以挣到两千元。“在家门口做,既能补贴家用,又可以照顾家人,免除了在外打工顾不了家的困扰”。提起因搬迁带来的巨大转变,樊建华有说不完的喜悦。
华池县发改局副局长房建鹏介绍, “十三五”该县易地扶贫搬迁任务2137户9197人,分三年实施,目前,全县已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231户5358人。“让群众从山大沟深的‘穷窝’里搬出来,才能解决他们的住房难、行路难、上学难、就业难等一系列问题,才能彻底让困难群众远离贫困,过上幸福生活。” 房建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