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书画庆阳】本期聚焦:张建昕书法作品印象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艺术简介

  张建昕,庆阳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隶书委员会委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海外联谊会理事,甘肃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隶书委员会副主任,庆阳市青联副主席,庆阳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

  创作成就

  书法作品先后获“长江杯”、“刘禹锡杯”等全国性各类展赛最高奖9次,获全国各类书法展等级奖20余次,获甘肃敦煌文艺奖书法二等奖。入展“三届隶书展”、“朝圣敦煌”、“丝绸之路”、“五届林散之”、“二届沙孟海”、“二届王羲之”、“中国精神.中国梦”、“陕西书法院奖”等全国各类展赛80余次。在省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散文、杂文、理论文章、评论等各类文字作品200余件。

  作品展示

  创作谈

  有一种情怀,叫书法

  作者: 张建昕

  (一)

  书法会安慰你、领养你、盘活你的灵性,并且,它是如此的真实,能不能拥有诗与远方,就看你愿不愿意放下——放下浮躁、放下烦恼、放下名利、放下滚滚红尘中的恩恩怨怨、放下不必要的计较、放下对世俗的追逐、放下别人的眼光和期许,安安静静的坐下来,拿起笔,一个人、一砚墨、一张纸、一支曲,给岁月一种情致和舒缓,让身心沉静,让灵魂沉静,明窗净几、素笺流墨、古筝袅袅……你会发现,笔墨氤氲的世界,比你想象的更无可挑剔,许多话可以说给笔墨,许多情绪可以宣泄给笔墨,许多美好可以寄托给笔墨,就连无处安放的灵魂也可以安置给笔墨。

  (二)

  一个真正的书法家,绝对不仅仅只会临帖写字,不懂政治,不懂时局,不懂人情世故,天天在那儿临帖、创作。纵观历史,凡大书法家,如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苏东坡等等,无不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饱学之士,他们学识渊博、忧国忧民,有着非常综合的个人素质和修养。所以,他们的作品丰富、饱满、耐人寻味、千古流传。笔墨当随时代,并不是要我们抛弃传统,背离传统,不注重内涵,不注重笔墨,不注重学习和继承古人。而是要求我们除了学习古人的书法精髓之外,在彰显时代风貌的同时,还要关注、涉猎许多东西,如政治、哲学、美学、社会学等等,全方位的开拓我们的视野、思路、想象力,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静下心来、精益求精做学问、搞创作。

  (三)

  学习书法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渐认知提高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古人云“人书俱老”,说的也是这个道理,现在的许多速成班、提高班,只是在技法层面解决问题,而真正好的艺术作品往往是“无意于佳乃佳”。任何时候,技法都不是最重要的,它是润物无声的东西,是承载感情的无形之手,任何一件好的作品,抓人眼球的,往往不是技法,或者说技法都含在了作品之中。

  (四)

  书法的浓与淡、粗与细、断与连、黑与白、收与放、疏与密、枯与润、藏与露、刚与柔、虚与实……都是对立统一的,讲究一个“度”,不能“过”,也不能“不够”,而要“刚刚好”,这和我们做人做事一样,也暗合了我们中国的儒家思想——“中庸”,不偏不倚,从从容容。

  (五)

  书法一定要根植古典传统,切不可我行我素,一味创新。黄庭坚云:“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学书即成,且养于心中无俗气,然后可以作,示人为揩式。”对优秀经典的继承,对个人素养的不断提升,是一个书法家毕生的追求。

  (六)

  学习书法,不要拘泥于一家,也不要朝秦暮楚。而要专攻一脉,旁涉博取。拘泥一家会让你井底观天,一叶障目;朝秦暮楚会让你心浮气躁,浮光掠影。都不利于书法学习和创作。我个人认为,最好的学习状态就是“一家独大,八面来风”,这样你创作出的作品才会更丰富,更博大,更能打动人。写篆隶,可使作品朴厚、生涩、老辣、雄强;写楷书,可使作品静气、庄重、严谨、朴实;写行草,可使作品流美、生动、变化、顾盼。

 

编辑:姜大捷责任编辑:姜大捷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