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放羊岁月(刘万祥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假如有人问我最难忘的经历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放羊。人各有业,业各不同,放羊也是一种职业。这职业我干了十多年。

    幼时,许多家小孩信马由缰,自由自在;家人认为孩子也得干点营生,不能闲养一张嘴。放羊成了我童年时最重要的工作。

    我家刚开始八只羊,后来增加到十二只,放羊成了每天必需的活计,庄稼地可以不用每天去,但放羊是每天的必须。一家五口人都成了羊倌,我们兄妹三人,早出晚归,不管天阴下雨,成了专职放羊娃。

    吃过早饭,背着篓子,戴上凉帽,弟弟前面领大羊,沿着羊群踏出的山道,我手握树枝,扔胡基招呼不安心吃草的羊群,你追我赶,小心窜过庄稼地,防止它们到处乱跑或者偷吃路边的庄稼。那时的家乡人对田里的庄稼极其看重,谁家羊儿或鸡狗吃上几口,彪悍的村妇会围着村庄骂上半天,我和弟弟深知其中利害,路上一点儿不敢马虎,紧紧盯着羊嘴,一刻不敢放松。

    一点左右,各家羊群被赶到扁洼沟,沟底有条因山而生的小溪,蜿蜒沟底。两眼山泉水池,各家羊群喝水后,盘踞在河沟隆起的石头,晒着太阳。

    年长羊倌聊着家常,我放羊最烦家长里短,留意了山腰人家门前树上的杏子或杜李,爬上溜下,尚未成熟果子迫不及待地下肚。调皮堂弟银祥、金祥在沟谷看青蛙、捉蝌蚪,一个蝌蚪都没装进瓶子,池塘的水被搅得浑浊不清,蝌蚪仓皇而逃。

    盘羊时,顺着南边水沟去朱守业的家,他50多岁,皮肤黝黑,佝偻着背,瘦小,不善言语,在半山腰土坑里生活,三米多深的窑洞,摆一张木板当床,窑中间泥做了筒灶台子,放烧水壶和几只黑碗。几捆捆谷草,冬季堵在门口御寒,这是他第二个家。被媳妇赶出家后,用先前放羊人躲雨的遮雨台子改造,一住几十年,靠拾羊粪豆豆上交集体挣工分。晚上遇见他,满身灰土,主动招呼说:“这娃乖的,快回家吃饭吧。”并送两只野鸡蛋。

    在山沟一整天,风大,没玩的,也没什么吃的,羊群吃得不多却跑得快。初冬一天中午,我和同学太子把羊赶到七亩捡边上,不一会儿雪花飘落,跑去朱守业家想找件衣服防寒,转眼,羊不见了,我在山顶看见许多羊向山坡上的麦地以俯冲的速度住下跑,部分羊已把朱守业家的麦苗啃了一大片。“快,赶羊走!”朱守业拿起铁锨,三步并作两步,冲向山坡麦地,也许是下雪山路陡滑,也许是年龄不饶人,总之,他脚下一滑,手中铁锨砍向一只山羊腿,鲜血直流,他滚下山坡被一棵杏树拦住,半天起不来。闻讯而来的伙伴,和我一起包扎受伤的小羊。我以为小羊受伤事大,谁知朱守业躺床上一病就是三十多天。那个冬天,我和太子常常把家里存放的杏干桃干偷偷送给他,还上集给他一毛钱买过4个红星水果糖,一直延续到他离世,总觉得亏欠着他。

    假期时候,通常放羊的地点固定,前一天放羊结束,约好第二天去的地方。不是每一个沟,我们都去,首先考虑必须有足够的青草,最主要得在沟边的庄稼地找到吃的东西。这些情报我们侦察了很多遍。对每个地方的资源非常清楚。另外还要考虑庄稼主人心里的感受,如果在一片田里“偷吃”太多,会被主人发现,进而会一家家告状过去。于是,家里的大人们便抓过来一顿暴揍,也算给主人家一些安慰。有过类似的惨痛教训,我们对于地点的选择很慎重,主人家的脾气、秉性,都要好好地研究。夏堡子沟常常是我们最佳选择。

    烤洋芋是我们放羊娃最简易的美食。每天我们把羊混在一起,小伙伴由我这个放羊头安排分工,留下两个或有人自愿负责羊群吃草。我们趁大人不注意的时候,百米速度去附近洋芋地里偷几个洋芋,用衣服包住。然后在塄边挖开一个有开口的圆土坑,找些柴火,烧了起来,把洋芋放进柴火的余烬,保持坑内温度,温度高了,埋在里面的洋芋就熟得快些。两个时辰后,我们累了、饿了,羊也吃饱赶了过来,用铲子拔开浮土和胡基,热气腾腾的洋芋又香又软,我们吃的有滋有味,烤洋芋是我小时候放羊时的干粮,是我吃过最香的干粮。

    放羊那段时间,我从不吃羊肉,其实我是和羊有感情。有次半夜母羊产羊崽,父母外出,第一次接触这样的事情,急匆匆将待产的母羊和其余的羊群隔离开,并在羊圈里提几筐干净的黄土,找一些青草铺垫作为出生小羊羔的暖窝。母羊产下四只可爱的小羊羔,记得产最后一只羊的时候,老羊似乎没有了力气,眼看着那只最大的小羊夹在半腰里,我顺势将小羊拉了出来,于是,我有了另一个角色——羊妈妈。

    后来,上了初中,母亲身体不太好,家里缺少人手,父亲准备把羊全部卖掉,我提出卖羊可以,四只小羊必须留下,交由岭上我二叔代养,否则我就不上学了。二叔是个老放羊把式,我们放心,另外是我的魂儿——孟祥小弟弟在那里。看到羊就能见到小弟弟。在二叔家,弟弟总会领我去羊圈看一看,托养的几只小羊只要看见我就像看见了分别太久的故人一样,将头伸出栅栏。

    也许是眷恋羊的情怀,也许是回报我二叔放羊之恩,也许是牵挂兄弟之情。工作后的第一件事,我们全家动员帮助弟弟从岭上搬到乡镇街道,住了楼房,如今他的两个姑娘都考上大学,全家过上幸福的生活。

    如今,尽管三十年过去了,每每回想起童年放羊的日子,我心里不乏一份沉甸甸的牵挂和温暖。

编辑:张楠责任编辑:张楠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