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县区  > 西峰
西峰区:依托省级人才项目 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近年来,西峰区紧扣脱贫攻坚主基调,按照“育人才、兴产业、促发展”总体思路,把苹果产业作为西峰农村经济发展的首要支柱产业,围绕解决人才瓶颈和技术短板两大难题,积极争取实施省级重点人才项目,着力培育产业人才,达到借助项目聚人才,依托人才兴产业,做大产业促发展的目的,全力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借助项目聚人才 开展“两培”育人才。

着眼高等农业院校高层次人才优势,实施“一合、一引”聚人才,与河北农业大学及陇东学院农林学院等农业高等院校签订"院地合作"协议,柔性引进果业专家团队1个、国家苹果体系专家4 人、副高职称以上果业专7人,有效的弥补了我区苹果产业发展对高层次技术型专家人才的短板。采取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同时推进的方式,开展以农业院校为理论主阵地、区内果业合作社为实践主阵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果业人才培训。对甘肃居立现代苹果产业示范园和110果业合作社进行重点扶持,选出50名从事苹果产业积极性高,具有一定规模和经验的果业大户,赴河北农业大学参加理论培训与实地观摩;在区内较大规模的苹果专业合作社设立果业人才实践培训基地2处,组织50名果业大户到实训基地开展果业人才实践操作培训,先后把990多户贫困群众集聚在苹果产业链上,通过培训使50名果业大户真正成为全区苹果产业的骨干人才和带头人。

今年34岁的耿立宝,是西峰区彭原镇顾咀村人。高中毕业后,他回乡成立了果农服务中心,经营果袋、果品包装、农机具、信息服务等多种业务。多年从事果品销售,他意识到粗放式苹果产业已不能适应市场,耿立宝便利用闲余时间自学经营理论知识,并前往高校系统学习果树栽植技术。2007年,耿立宝流转土地200余亩发展苹果种植产业,注册了庆阳市第一家苹果专业合作社——玉祥农果专业合作社。

2010年耿立宝率先建立优质苹果矮化密植示范园,按照密植栽培方式进行了栽植,为了生产有机苹果,栽植初期他以沼渣、沼液、农家肥为主对地块进行统一施肥,还对幼苗进行了以生物农药为主的喷药施肥,树苗行间套种了三叶草,为覆草施肥打下基础。2015年开始,他率先生产国内最高端的“SOD”“高钙”“高硒”等功能性保健苹果,并尝试在网上进行销售,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在耿立宝的带动下,彭原镇100亩以上苹果经营大户达10多户,每年可增加果农收入3000万元。耿立宝不断学习,积极实践,接受新观念、传授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走出了一条苹果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型发展的新路子,成为果农增收致富的领路人。

依托人才兴产业  做大产业促发展

在产业培育和技能传授中,充分发挥果业带头人的传帮带作用,采取“三带动”的方式(由引进的专家教授培训带动50名果业带头人、由50名果业带头人帮带500名农村果业实用人才、再由500名果业实用人才示范带动5000名果业从业人员),由点到面,层级带动,逐步扩大产业覆盖面,提升果农从业技能,在帮带中按照1名带头人至少帮带3名贫困户和7名普通农户的模式,已辐射带动全区370名以上农户和150户贫困户从事苹果产业,使全区果树栽植面积年内新增7672亩。

7月25日,温泉镇刘店村联合举办西峰区现代苹果产业人才培训项目第二期实践操作培训班。全区果业带头人、合作社负责人和果农大户,共54人参加培训。培训邀请陇东学院王锦锋教授围绕苹果产前、产中和产后发展的农时关键环节,按照专业化、技能化、标准化的技术要求,从苹果产业的发展前景、矮化栽培、花果管理、老果园提质增效、土肥水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进行了通俗易懂、针对性较强的理论及实践操作培训。眼下正值果园管理的黄金时期,通过培训,解疑了他们最近生产中遇到的棘手问题的同时,也为他们以后的果园管理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坚持发展产业与培育人才协同推进,把发展产业作为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举措,把人才培育作为发展产业的前提保障,大力培育产业人才,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使苹果产业成为全区农民增收的主引擎,实现了培育一批人才,壮大一个产业,促进一方经济的链式效应。截止目前,全区苹果面积达到25.4万亩,百亩以上规模连片果带110处,苹果年总产量8.77万吨,总产值4.65亿元,农民人均苹果纯收入1680元。

按照“一合、一引、两培、三带动”的总体思路实施省级重点人才项目,实现了集人才引进、人才培训开发、人才示范带动于一体,达到用才效益最大化,弥补了生产加工型人才、技术推广型人才的短缺,逐步提升全区果业从业人员的理论素质和技能水平,提高苹果产业的产出效益,带动、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