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县区  > 西峰
西峰区:持续推动移风易俗 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近年来,西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移风易俗的重要批示精神,切实按照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要求,强化措施,靠实责任,抓促落实,加快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全区移风易俗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有效激发了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

eae2c10cc9144c2eb30b4ade97015217.jpg

94c4d49785f14d0089a9edfb209ef82d.jpg

d50ffb28659d4c8a8f900bf318711889.jpg

fb09397ea87d445a8b72983e0b20ef15.jpg

94a17a18c62446bdb2461cb9586bef02.jpg

  治理高价彩礼 倡导树立婚俗新风

  为了进一步找准推动移风易俗的发力点,西峰区以治理高价彩礼为突破口,明确婚嫁限高量化标准,倡导婚事新办简办,明确提出了“实行彩礼限高,最高不得超过9万元并逐年下降,大力倡导低彩礼、零彩礼,倡导取消索要首饰钱、衣服钱、零花钱等陈规陋习”、“严格限制酒席数量,烟酒价格”等一系列量化限制标准,根除因婚致贫、因婚返贫,改变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婚礼形式,倡导文明婚嫁新风尚。

  肖金镇坚持党建引领,通过设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深入开展身边好人、最美家庭、道德模范等各类创评活动,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决抵制高价彩礼,营造崇德向善、尊老爱幼、文明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

  利用逢集日,镇上重大活动集中宣传移风易俗、抵制高价彩礼,发放宣传资料6次15000多份;镇上与镇村两级干部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180余份。2018年7月25日,镇党委、政府在脱坳村桃隐庄园举办了集体婚礼,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好评如潮,活动举办半小时内,网络直播点击量突破30000人次。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引导破除陋习观念

  充分发挥宣传教育正面引导对推动移风易俗的助推作用,依托城乡文化阵地、新闻媒体、文艺精品等有效载体,实现社会宣传、媒体宣传、文艺宣传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大力弘扬向善向上的文明新风尚。各乡镇(街道)、村组(社区)下大力气,采取绘制文化墙、张贴宣传标语、悬挂宣传横幅、发放倡议书等多种形式,精心组织举办“移风易俗 青年先行”集体婚礼、“抵制高价彩礼”万人签名等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活动110余场(次),发放“节俭办婚礼 文明新婚俗”倡议书1.5万余份;制作“讲文明树新风”等系列墙体公益广告90多面3万多平方米,累计建设村级文化街、文化墙、宣传栏等阵地240多处,开展移风易俗宣传志愿服务活动90多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万多份,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

  同时把推动移风易俗与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相结合,充分挖掘西峰移风易俗新风故事,倡导树立正确的婚恋观、价值观。大型现代秦腔戏曲《月亮湾》参加了第五届甘肃红梅奖大赛,获得优秀剧目奖,累计在各乡镇公演40余场(次),观众达10万多人(次),受到城乡群众的一致好评。以肖金镇贫困村左咀村扶贫前后的蜕变史为背景拍摄的微电影《向阳花儿开》和《向阳花又开》(已获得国家电影局公映许可证),即将在农村党建院线上映,将对全区乃至全市的精准扶贫、移风易俗工作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探索群众自治模式 培育农村文明新风

  把村规民约的修订完善和红白理事会建办运行作为推动移风易俗的有效载体和平台,突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发挥民间自治组织作用,真正让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组织起来,行动起来,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升。

  积极在全区各行政村成立村红白理事会,鼓励农村“五老人员”等新乡贤加入红白理事会,发挥宣传劝导和教育监督作用,及时介入制止索要高价彩礼、大操大办婚丧事宜等行为,劝导“等靠要”、“懒汉”思想严重的农村群众。

  什社乡李岭村把红白理事大厅作为集中办理红白事、开展村民教育的重要场所,实现了“一厅多用”,村集体购买红白事设备,对村里红白事统一管理、统一安排,进一步使全村婚丧嫁娶事务简单化、民间习俗文明化。

  截至目前,西峰区实现了红白理事会在全区100个行政村的全覆盖,建立红白理事大厅6座,制作展示《村规民约》《居民公约》200多处,设立移风易俗重大事务公示栏100多个,通过红白理事会等民间自治组织累计解决婚丧喜事等事宜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事件23起,培育出了一批移风易俗先进典型示范村。

  实施“精神扶贫”工程 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大力实施“精神扶贫”工程,将推动移风易俗与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建设、文明城市创建、家风家训教育、扶志扶智同步推进,坚持“四个结合”,突出典型价值引领,以乡风民风大转变有效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深入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推动道德建设,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开展“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创评活动,推出了帅淑惠、田焕琴等一批崇德向善、遵德守礼先进典型模范70多人。在全区累计展示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道德经典、婚育新风专版等宣传牌和温馨提示牌500多面,建好用好100多个“诚信红黑榜”“孝道红黑榜”和“善行义举榜”,重点开展反面典型教育活动30多次,用群众身边的鲜活事例教育、影响、感召、带动群众。

  把推动移风易俗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重要内容,列入“文明村镇”、“文明家庭”、“五星级文明户”等创评活动量化评测指标,带动形成良好乡风、村风、民风。以康寿路社区家风家训展馆为平台,在城市乡村组织开展“家训传美德 家风润万家”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和“亮家训、晒家规”活动,以养成良好家风和弘扬传统家庭美德推动形成新观念、新风尚。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农民讲习所、道德讲堂等平台载体,动员驻村帮扶干部、产业带头人、致富带头人等在贫困乡村开展宣讲活动,以身边事教育引导身边人。同时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管好用好农家书屋、文化广场、“乡村舞台”等农村文化活动平台,组织开展了“全民阅读”和文化惠民演出活动,不断丰富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教化群众树立自力更生、奋斗幸福的价值观念,有效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编辑:张楠责任编辑:张楠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