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姨夫的表( 徐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在浪琴、劳力士、卡地亚等大牌手表被大家追捧的时代,姨夫却对自己腕上那块“上海表”情有独钟。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戴上海表算是身份的象征。说起这块“老伙计”,75岁的老姨夫脸上依然露出孩童般的兴奋。提起当年的购表经历,姨夫说他们的那个年代,没有那么多奢华的品牌,能拥有一块上海牌手表,是多少年轻人的梦想。那时,他每月只有54元工资,要维系一家四口人的生计,想要购买一块价值120元的手表简直是天方夜谭。于是,当他的工友们都热烈的讨论并计划着购表事宜时,他藏在了心里。可是细心的二姨还是察觉到了姨夫的“小秘密”。她发现那段时间姨夫在家里总是偷偷对着报纸上的手表图片来回摩挲,收音机里传来任何关于手表的发售信息,他也长久的伫立并愣神许久。于是,掌握家里财政大权的二姨组织了简短的家庭会议,在经过讨论过后,家庭成员以3:1的“民主投票”方式通过并支持姨夫的购表计划。姨夫跟工友和亲朋好友七拼八凑终于凑齐了120元。他将这笔巨资牢牢地揣进了口袋里。

1979年10月15日,这一天在姨夫一家人的脑海里永久的定格。表拿到手的时候,全家人围着这个昂贵的物件仔细端详摩挲了大半夜。姨夫说,那一段时间,他总是半夜突然醒来,将攥在手里的手表凑在耳边听听,听到指针“哒哒”的跳跃声,才会安然睡去。可时,当全家人对于这块斥巨资添置的“大件”的热情尚未散去,“负债”的艰难已接踵而来。姨夫说,那是他记忆中唯一一次借钱,还钱格外艰难。二姨要从姨夫每月的54元中,拿出20元用来还债,剩余的34元用作一家四口的日常吃穿用度,包括两个孩子的学杂费。二姨还得精打细算,给家人用有限的食材作出花样不同的可口饭菜。看着妻儿破旧的衣衫,姨夫说,当时他就对自己的冲动和自私任性感到深深的愧疚,甚至一度想将这只心爱的手表出手以补贴家用,都被二姨拦住了。就这样,全家人整整还了大半年,终于还清了这笔债务。几年后,孩子们大些了,姨夫的工资也涨了,家里的经济稍微宽裕后,姨夫便想给二姨也买了一块上海表。可二姨戴着它干家务总有不便,摘下来东放西放的,渐渐也就搁置起来了。反倒是姨夫,每日上班前总是不会忘了带上他的“老伙计”。

多年过去了,这块陪伴了姨夫40年的老手表依然“一板一眼”地恪守着自己的职责,昼夜不息。当我问起二姨,是什么让她毫不犹豫的支持姨夫去为这份“昂贵”的喜好买单时,二姨笑笑说:“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谁都有一份深藏心底的甚至是不切实际的喜好,而年轻冲动且为了实现它不顾一切的念头转瞬即逝。就是常跟你们说的,谁还没年轻过!”言谈间二姨似乎也跟着记忆回到了那个青葱的岁月。据姨夫回忆,40年间,他腕上佩戴的这块手表从没有出现过任何问题,也不曾罢工修理过,只是常规维护添过一次机油。现在说起这块老上海牌手表,姨夫还在为自己当年的追求感慨,也因二姨及家人的支持和包容深深感动。姨夫说,风风雨雨几十年,孩子们长大了,他们也渐渐老了,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了,唯一不变的是,表还是那块表,家也依旧温暖如初啊!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