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社会
马莲河纪行丨庆城县程家河小流域:“三跑”变“三保”,荒山沟成“聚宝盆”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庆阳网讯(记者 闫慧  吴树权)庆城县是两河交汇之地,西边的环江河从环县蜿蜒而来,东边的柔远河从华池县缓缓流入,两河在庆城县城药王洞小镇汇聚成为马莲河,然后一路向前奔流,孕育着全县沿川10多万群众。

    位于庆城县西北部山区的翟家河乡是庆阳市14个特困乡之一,境内的程家河小流域是马莲河的三级流域,共涉及3个行政村,11个自然村627户2582人,流域面积达43平方公里。

    初冬时节,记者跟随翟家河乡水保站站长程富前,来到流域内的野狐沟,这里漫山遍野植被茂密,油松林、山杏林、沙棘林混杂交错,形成别样的冬日景色,脚下草地虽然有些微微泛黄,却依然充满着生机。抬眼望去,层层叠叠的梯田将起起伏伏的梁峁装扮得错落有致。

    “一到夏天,这里称得上是风景区,满眼都是绿,而且是山美水清,让人打心里高兴。”程富前说。

    1981年,20刚出头的程富前成为翟家河乡水保站的水保员,这一干就是38年,“这些年,乡上前后换了15个乡镇书记,我也从年轻小伙熬成了老汉,明年就要退休了。”

    土生土长的他清楚地记得,上世纪80年代,翟家河乡放眼望去都是光秃秃的山,“山上能捡的零零碎碎都拿回家当柴烧了,农民的日子过得青黄不接。天不下雨,地里旱得不行,一下雨就遭灾,泥糊糊往出淌,冲了庄稼,冲得遍地都是小壕沟。”程富前说,那时候满山都是坡耕地,跑水、跑土又跑肥,当地群众称之为“三跑田”。

    沟壑纵横、峁梁起伏,地形支离破碎,再加上土壤疏松,植被稀少,造成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群众的生产生活也受到影响。“那时候全乡基本农田少,人均不足1亩,加之水土流失严重,农民基本上都是靠天吃饭,一年忙到头,落不下多少粮,也换不下多少钱。”程富前说。

    为了改变耕作条件,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翟家河乡就采用“零星突破”的方式修建人工梯田,尝试着用水平阶、鱼鳞坑整地造林,与广袤的山区腹地相抗衡。然而直到1995年,马莲河流域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实施后,才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

    在项目实施的8年时间里,庆城县水保局对程家河小流域从塬、坡、沟三个方面着手,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采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办法,推进造林种草,兴修梯田,修筑淤地坝等工程,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综合治理体系。

    “项目实施初期,大面积荒山需要造林绿化,于是动员当地群众投工投劳,义务植树造林,大面积种植油松和山杏、沙棘混交林。那时候,我天天都在外面跑,拉上架子车,扛起锹把,和群众一起上山种树,对面山上的几十亩山地都是我拿着尺子量过去的。”程富前说,这些年来他骑坏了两辆自行车,两辆摩托车,翟家河乡生态环境的点滴变化他都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马莲河流域水土保持世行项目实施后,翟家河乡始终坚持实施植树造林与林草管护相结合,流域治理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相结合,坝系工程建设与提高水保效率相结合,持续对流域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淤地坝拦泥拦沙、治洪排清的效果十分明显,如今流域内的河床升高了2米多,下大雨山上没有了洪水,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程富前说,沟里筑道墙,拦泥又收粮,烂泥沟变成聚宝盆,养鱼种地都不误。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程家河流域的综合治理率达到85.71%。流域内完成封山育林2.5万亩,种草5600亩,林草面积占该流域总面积的47.08%;全乡耕地全部梯田化,共3.5万亩,人均基本农田面积达到5.2亩;流域打坝17座,达到汛期防洪泄洪,调节径流,促进淤地的治理效果。而翟家河乡的面貌也发生了可喜变化,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让昔日的“三跑田”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近年来,当地农民群众大力发展种植、养殖、苗林等产业,2018年,全乡农民人均收入达到8247元,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提升。

    近年,按照全县确定的“生态示范乡”的工作思路,翟家河乡以发展苗林、改善生态、增加收入为目标,制定发展规划,创新培育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从2014年开始,将全乡12万亩宜林荒山入股到苗林公司,由公司统一栽植,每年按照栽植面积不低于5000亩的步伐推进,20年后公司和农户按照2:8比例分配收益。

    截至目前,全乡苗林培育面积达到7万亩,全乡参与苗林产业培育的贫困户达到140户,群众劳务收入40多万元。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