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培养孩子良好的上进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庆阳网讯(通讯员 折雪霞)上进心说到底是个人对人类社会活动的认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主观态度和情感。在二十年的教育实践中我发现,坐在前排的孩子个性比较积极、坐在后排的孩子个性消极,自信心不足,坐前排需要一定的勇气,这种勇气又需要上进心来支撑。

  有一天,我班的小蕊蕊来迟了,没有坐在第一排,她就整天不高兴,第二天她早早的就来了,一开门他就对老师说:“今天我要坐在第一排”,从那以后她几乎天天都来的最早,坐在前排。“坐在前排”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一种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争创一流的精神。上进心,就是潜藏于孩子内心的一种魔力,一旦被点醒,就能爆发出让人惊叹的力量。

  每天我注意观察,一些孩子爱坐在前排,可是有一些孩子总坐在后排甚至角落里,即使前排没有人他也会偷偷的坐在后面,时间一长我发现常坐在前排的孩子性格开朗,思维活跃,喜欢与人交往,相反坐在后面的孩子胆小,腼腆,害怕抛头露面。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日常活动中有意让这些坐在后排的孩子坐在前排,并对这些孩子多加关注,他们有小小的进步就表扬,鼓励。站队时站在排头领着小朋友,走路,跑步时也比一比看谁快,让他体会到小小的成就感,慢慢的他们也露出了自信的笑容。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努力奋斗,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绩,显示了自己的力量,产生了荣誉感和自豪感,由此而产生了创造更大成绩的强烈愿望,这就培养和发展了孩子的上进心。

  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竞争就意味着优胜劣汰,作为家长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培养孩子从小养成事事争第一的勇气和毅力,懂得敢拼才会赢的道理至关重要。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只要付出努力,“坐在前排”并非可望而不可及。例如:今天谁吃饭时不说话,不挑食,谁玩滑梯时排着队,谁帮老师搬小椅子等等,谁就可以坐在前面,孩子们都争着去做,无形中孩子们有了竞争性心理。关于此,前苏联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一书中,就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现在众多家长已逐渐意识到非智力因素的价值,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开发起着促进与保证的作用,而非智力因素就是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一个人竞争能力的强弱,取决于自身具有的竞争性心理品质的高低,所以通过鼓励孩子坐前排,争第一,培养其竞争性心理品质,使他们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竞争型人才。通过幼儿竞争性心理的培养,是幼儿显得自信,愿意尝试别人不敢或做不了的事,遇到困难也愿意想办法克服,不达目的不罢休,这样的幼儿愿意吃苦,容易发现别人的优点,更有助于培养幼儿有恒心、有毅力,使自己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进步。其次,明确争第一的目标,平时要注意多鼓励多创造机会,让幼儿有更大的动力,通过自身的努力争的第一,取得成功。

  20世纪30年代,在英国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从小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走在别人前头,而不能落后于人,“即使坐公共汽车,你也要永远坐在前排。” 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太难了”之类的话。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努力争第一,通过“第一”发展自我,来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任何的“第一”都来之不易,需要不断的努力,在面对挫折,克服困难,鼓励孩子争第一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在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这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

  作为老师既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进取心,并使之成为孩子前进的动力,又要帮助孩子增加承受失败的心理体验;既要有敢争第一的勇气和毅力,又能正确评价自己,看重自身的点滴进步。这样的争第一,对孩子的成长才是有价值的。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这个要求可能太高了,但玛格丽特所受到的教育在以后的年代里被证明是非常宝贵的。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她时时牢记父亲的教导,总是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尽自己最大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事事必争一流。

 

编辑:张楠责任编辑:张楠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