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民生
【生活话题】疏解负面情绪 来和专家谈谈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月6日,庆阳市开通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危机诊断与干预咨询热线和在线问诊平台,组织心理咨询专家团队为社会大众和重点人群提供专业化的心理咨询服务。据了解,庆阳市新冠肺炎疫情在线问诊平台是甘肃省14个市(州)开通的首个在线问诊平台,心理咨询服务热线也是继兰州、天水、金昌之后的第四个服务热线。两个咨询渠道均以线上的形式,为群众提供答疑解惑、心理咨询、知识科普等服务。

 

专家团队在线答疑解惑

据了解,庆阳市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危机诊断与干预专家队伍由庆阳市心理咨询师协会、陇东学院、市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具备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或心理咨询师资格的人员组成。专家队伍通过咨询热线和问诊平台为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医护及相关人员、与患者密切接触者等重点人群,不愿公开就医人群、易感人群及大众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做好心理疏导和情绪安抚。

 

同时,为方便广大市民咨询,庆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依托“健康庆阳”微信公众号,同时开通了由外地专家团队组成的“问诊‘微医’”和由庆阳本地专家团队组成的“问诊‘卫宁’”两个在线问诊窗口供市民选择。市民点击进入“健康庆阳”微信公众号的在线问诊平台,在选择所要咨询的医生,输入自己的姓名、手机号和验证码登录后,便可用留言的方式上传咨询内容和化验单、检查资料、处方单等照片,在线医生会在提交咨询申请后24小时内处理,为咨询者进行答疑解惑。

 

庆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工作人员李瑾楠告诉记者:“疫情防控进入关键阶段,如果社会公众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排解和疏导,容易造成情绪波动、作息紊乱、免疫力下降等负面影响,甚至可能引发心理疾病。在此,提醒广大市民,在疫情防控期间如果感受到恐慌与焦虑,或有任何与疫情相关的心理问题需要咨询,可以拨打庆阳新冠肺炎心理危机诊断与干预咨询热线电话0934—6466120,也可关注‘健康庆阳’微信公众号或手机APP进行在线咨询问诊。”

分类诊断 对症“下药”

为更高效、快捷、准确地做好市民的心理危机诊断与干预工作,我市心理危机诊断与干预工作原则上将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人群分为四级。第一级人群为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疑似患者、确诊患者、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疾控人员和管理人员等;第二级人群为到医院就诊的发热患者;第三级人群为与第一级、第二级人群有关的人:如家属、同事、朋友等,参加疫情应对的后方救援者:如现场指挥、组织管理人员、志愿者等;第四级人群为受疫情防控措施影响的疫区相关人群、易感人群及普通公众。

 

全市心理危机诊断与干预工作由专家团队统筹指导,根据疫情发展对人群心理状况进行研判,针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心理危机诊断与干预措施。干预重点从第一级人群开始,逐步扩展,一般性宣传教育覆盖到第四级人群,专家团队综合应用各类心理危机诊断与干预技术,与宣传教育相结合,为市民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专家团队在对普通人群开展心理咨询和疏导的同时,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加强对高危人群的识别,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群体性心理危机苗头,并提出建议或解决方案,开展心理危机诊断与干预。

疏解焦虑 远离负面情绪

据庆阳市卫健委统计,全省疫情一级响应期间,我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的线上咨询、问诊平台,共在线咨询、问诊群众392名。其中,庆阳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疫情期间自开展心理热线咨询工作以来,调节咨询案例70余件,主要问题表现为亲子关系和婚姻关系。

 

庆阳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平告诉记者,在全民抗疫的特殊时期,长期的居家隔离,给公众带来更多与亲人相聚的时光,同时也催生了一系列家庭问题。在疫情来袭的紧张背景下,不少家庭成员之间“硝烟”不断,这其实是一种应激反应,即面对一些突发事件,一部分人的情绪会因为某些小事而被引爆。

 

“在疫情期间,学生与父母之间、伴侣之间均可能因居家隔离而产生一系列的情绪问题。现阶段我们的工作主要是热线援助,通过情绪接纳、情绪疏导这些方法让求助者们的焦虑情绪得以疏解。个别较为严重的情况可能还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面询。”王平说。

 

“我家孩子特别依赖手机,不学习,我说的话也不听,甚至会因为这件事跟我发生冲突,怎么办?”32岁的市民余女士向王平求助,王平在了解情况后,建议余女士给孩子制定计划,帮助孩子管控时间,以增强自身的掌控感,同时可以帮孩子参谋制定职业规划,让孩子有使命和担当,从可以成功的事情开始,增强自信心,充实自己的生活。

 

“现阶段最常见的负面情绪是焦虑。通常情况下,人们情绪的产生都是有原因的,所以要学会接纳情绪,感受情绪带给身体的生理反应。比如失眠的时候,不要强迫自己入睡,可以通过‘腹式呼吸’的方法来改善焦虑,在身心得到平静后才能很快进入睡眠状态。日常也可以通过听音乐、读书、运动来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王平说。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