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社会
庆阳市科技局实施“八大科技工程”支撑乡村振兴发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为深入贯彻《庆阳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中共甘肃省科技厅党组关于印发甘肃省创新驱动支撑乡村振兴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认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对我市乡村振兴的支撑引领作用,市科技局结合工作实际,实施“八大科技工程”支撑乡村振兴发展。

    一是特色产业培育工程。推进农业与休闲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以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为目标,选育适合于休闲农业基地种养条件的特色优质农作物、畜禽新品种,研发配套栽培养殖技术;集成各类创新要素和资源,鼓励支持企业与科研、推广机构,按照改善产品品质、提高效益、保护产地生态的要求,选育风味独特、品质优良、商品性好、适于加工的特色农、畜新品种,研发配套高效、环保的轻简化栽培技术和工艺,开发特色农产品高效干燥、储藏保鲜等初加工工艺和设备,开展传统食品工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引进应用传统加工食品高效加工工艺、储运技术和设备;选择推广适合于民俗手工艺品制作的特色加工利用技术和设备;集成推广适用于不同规模经营主体的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和设备。

    二是科技示范基地工程。依托国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基础、科技优势和产业聚集效应,进一步完善金融、政策支持农业科技园区产业发展机制,加快推动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在示范区转化落地。探索乡村农业产业创新驱动发展路径,培育一批与乡村产业发展紧密融合的创新型农业企业,引领乡村产业向高层次发展,产业结构优化提升,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建设推动农业农村产业升级发展的科技示范基地。围绕农业产业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的协调发展,重点推进农业绿色生产、农业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产地环境保护与治理、农业生态系统养护修复等方面的技术创新、机制创新、成果转化推广,凝练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绿色发展技术模式,打造技术创新能力突出、技术推广水平领先、技术应用效益显著、模式辐射带动有力的科技引领示范基地。

    三是乡村科技人才工程。瞄准农村、农业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需要,大力推广“海升”人才引进模式,针对产业创新链、产业链、技术链融合创新需求,坚持科技引领和示范带动的工作思路,加强核心技术创新成果的提炼总结和示范宣传,加强职业农民、农村干部和新型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和创业技能培训,提高各类参与主体的科技文化水平和生产实践技能,调动共同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培育一批爱农村、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参与主体。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创新创业行动,鼓励和引导各类科技人员到农业农村一线开展服务,投身乡村建设,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实施不同层次的科技人员能力提升培训,使其开阔视野,启迪思路,增强创业、服务的信心和能力。充分发挥科技人员传、帮、带作用,突出创新创业和实用技术的培训,以现场培训和田间学校为主,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培育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培训一批有创业意向和创业能力的本土科技创新人才。

    四是科技创新平台工程。强化各类平台制度与机制创新,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充分发挥平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示范推广、辐射带动作用,增强科技支撑和区域创新能力,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根据平台创新需求,推进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分类评价机制改革,把科技与产业的关联度、科技自身的创新度、科技对产业的贡献度作为评价标准。完善协同创新机制,着力解决农业基础性、区域性和行业性重大关键问题。探索科技与人才、金融、资本等要素资源结合新机制,推进建设甘肃庆阳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打造区域农业经济增长极。建立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机制,让科技人员“名利双收”,激发科技人员面向市场的创新活力。以兼职取酬、股权期权等多种形式,鼓励农业科研人员在企业和科研院校之间兼职兼薪、顺畅流动。促进公益性推广机构与经营性服务组织融合发展,激发农技人员推广活力。

    五是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围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开展集成推广,主要包括林果、蔬菜、中药材、小杂粮等不同特色优势产业的绿色提质增效技术模式,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直通机制,完善以产业化龙头企业为载体的成果转化机制、产学研一体化推广机制,鼓励企业和农业科研机构、高校联合,支持双方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新型产学研合作组织,加速科技成果转移和技术转化,促进区域产业集群形成,实现科技服务业与农业产业互动发展。重点转化应用一批有针对性的科技创新成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六是经营主体壮大工程。坚持把经营主体培育作为重点,助推农业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服务组织,提升服务能力和经营效益。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采取成果转让、技术入股、合作研发、有偿技术承包和技术服务等形式参与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和涉农企业,推进农村科技创新创业。选择有潜力、积极性强的农业企业进行跟踪辅导,定向培育,激励企业开展自主研发活动。培育认定一批研发投入大、技术水平高、综合效益好的农业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加速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提高农业科技整体水平。围绕全市农业科技园区布局,逐步打造农业高新产业的聚集区。以区域特色产业发展为重点,落实企业振兴和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政策,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创造活力,支撑乡村产业振兴。

    七是科技支撑脱贫工程。以东西部科技合作为契机,巩固深化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精准扶贫创新创业行动,实现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对贫困村科技服务和创业带动全覆盖,进一步培育壮大贫困乡村主导产业,不断提升贫困农户增收致富能力。认真落实“一户一策”精准帮扶举措,以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精细的工作,提高扶贫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瞄准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实际发展需求,组织实施一批技术成熟、群众易于掌握接受且能取得良好效益的特色产业示范推广项目,有针对性地对贫困村、贫困户开展先进适用技术的服务和培训,推广普及一批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培育发展一批农村科技新兴产业,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八是人居环境改善工程。以科研院所和企业为依托,鼓励引导开展农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厕所粪污治理等方面的科研攻关,力争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大力推广中药材种植、饲草种植、秸秆青贮、畜禽养殖、有机肥循环利用农业循环模式,深入开展节水、治污、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先进适用技术推广,推动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物再生资源化,努力形成生活环境优美、生态系统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新格局。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