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蒸锅(草长鹰飞)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蒸锅漏了,用了那么多年的物件,舍不得扔。

蒸是农耕社会在我们饮食制作过程中最大的一个遗存。农耕民族善蒸,游牧民族长于烤。同样用火,游牧民族简单而直接,食材直接架在火上烧;农耕民族繁复得多,要有容器将水加热,要有屉盛装食物将水隔开。甗(yǎn),是蒸锅的祖先。下边的锅,古人称之为鬲(1ì),单独用可以煮粥与羹,加上屉(古人称之为甑),屉里放置食材,甑的底部安置在鬲上,底部有孔,方便热气升入。

摊开世界地图,欧亚大陆漂浮在海水中。太平洋西岸,到大西洋东岸,农耕社会相对安定的种植文明,养育出使用筷子以谷物素食为主的巨大族群,由陶而瓷而青铜而铁器。食物的蒸煮技术在一餐复一餐之间缓慢地发展,从器具到手法,每一次有效的尝试,每一个增加效率的改变,慢慢沉积,构成当下的生活。厨具是生民从生命的嘴里探向世界的舌头,勾卷可食物,加工它们,烹制它们,源源不断的命力起自大地,穿过厨具的隘口,灌注进每个人的四肢百骸。

回望,那是一条夕照昏黄的明亮路,乱石铺街,每一块磨踩得光滑的石头,都折射出黢黢不刺眼的微微眩光,卧在该卧处,沉重安然,与身子底下那些相关的故事静默相处——或许会被讲出来,或许不会被讲出来,温暖水中一条老鱼。

补锅匠没了,快速发展的社会把补锅匠给挤出了北京城。手上扎了刺,不在意的话,会在局部形成个微小脓肿,一挤,三天两天好了。一个行业与城市的关系,形不成异物感,说没就没了。

街上走,迎面碰上的人都有刻度。厨房里,漏锅也有故事可讲。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