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社会
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 让劳动习惯伴随终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正宁县北辰幼儿园 杨娟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劳动,只有劳动才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圣哲如孔子,尚且被这样质疑:“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我们所处的时代日新月异,大量的繁重的体力劳动,被机械生产所代替,大大解放了人们的身心,劳动的强度和艰苦程度前所未有地降低了。但一部分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人类的双手永远不可能完全被代替,即使是在人工智能高度发展的今天,这一事实,仍不能被改变。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劳动教育的目标内涵以及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责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特别强调了要整体优化学校课程设置,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增强劳动教育的实效性,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劳动应该从孩子抓起,并使之固化为习惯。“少习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 若是错过了这样一个机遇期,错过了培养良好习惯的童年期、少年期,那么劳动的观念,劳动的习惯就很有可能养不成了。

如何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劳动教育呢?笔者认为, 一是从幼儿教育入手,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 根据习惯培养的定律,养成一个牢固的好习惯,需要三个月的时间,基本上是一个学期。家庭和学校密切配合,利用有效的量化手段,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提出要达到的目标,要掌握的技能,进行强化训练,家长要有非常大的耐心指导,多方鼓励,适当激发学生自觉参与家庭的日常劳动,自我管理,从洗袜子毛巾开始,循序渐进地指导孩子进行简单的劳动,要注意到孩子在学校里很勤苦,积极参与搞卫生,而在家里判若两人,当小皇帝小公主的两面性格,因此家长不能过多的越俎带庖。其次,要养成劳动光荣的观念,从小摒弃轻视体力劳动,拒绝日常杂务,甚至逃避劳动,认为只要把学习搞好就是一切的错误观念。适当利用父亲节、母亲节、重阳节等,引导孩子为长辈做一顿饭,搞一次家务,洗一次脚,使孩子在懂得感恩的同时,学会用付出劳动来回报他人,利用雷峰日、植树节、劳动节等节日,开展义务劳动、栽下一棵树等活动,激发孩子的劳动自豪感,树立起劳动光荣的观念。第三, 学校要善于挖掘学校周边社区企业公益组织资源,与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有机配合,着力解决劳动教育缺抓手、缺载体和场景的突出问题,形成齐抓共管、多方协同的劳动教育育人合力。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