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社会
【讲好红色故事 弘扬南梁精神】杨森:骁勇善战的红军指挥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常斌强

在南梁革命烈士纪念碑上,镌刻着刘志丹、谢子长、王泰吉等609位烈士的英名,红四十二师政委杨森名列其中。

  1933年3月间,旬邑县保安团的一个连,在前往三原途经淳化县十里塬时,被杨森率领的红二十六军第二团一部包围在当地的一个打谷场上。

  场边上有一圈不高的围墙,这一小股敌人据以顽抗,与红军展开拉锯战。这股敌人虽然人数不多,但是武器装备精良,配备有机关枪。当时,红军的武器都是老的汉阳造步枪、旧式火枪和大刀,在火力上,红军处于劣势,战斗持续了一个多小时,还没能彻底消灭敌人。

  杨森心中十分着急,如果能拿下这股敌人,他们的武器正好可以补充给部队,提升红军的战斗力。但是,如果久攻不下,不仅夺不来武器,还会引来敌人的增援,到那时候红军的处境就危险了。

  想到这里,杨森心中一惊,命令部队说:“得赶紧结束战斗,你们几个跟我来,其他人掩护。”

  说时迟那时快,杨森把上衣一脱,光着膀子,手上拿着手榴弹和马刀,带领七八个战士,越过围墙,与敌人展开了搏斗。在战斗过程中,杨森赤膊上阵,挥舞着大刀,虽然胸部中弹负了重伤,但他仍然坚持战斗,杀死了许多敌人。

  敌连长惊慌失措,企图逃跑,他不顾个人生死,忍着剧痛,跳入一丈多深的沟里,与敌连长白刃格斗,最终将敌连长击毙,这次战斗共缴获敌人步枪100多支。

  战斗结束后,由于当时部队没有医生,杨森胸部的弹头未能取出,为了不让他多活动,引起伤势恶化,战士们就用担架抬着他行军。时隔两天,驻平凉的国民党骑兵一旅赶来“追剿”,杨森带领部队日夜兼程奔往正宁县的湫头塬,拂晓时部队正在吃饭,敌人“追剿”而至,红军情急之下向东山转移,敌人分兵两路堵截,企图围歼红军。

  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受伤躺在担架上的杨森,就如天神附体,一跃而起,跳下担架,把上衣脱下,赤膊上阵,他喊住了正在转移的骑兵一连说道:“你们跟我来!把敌人压制在五顷塬崾岘。”由于杨森沉着机智,指挥得当,成功的阻击了敌人,使红军在紧急情况下并未受到太大损失,顺利转移出了阵地。

  1933年6月,中共陕西省委为加强渭北苏区工作,派杨森到三原武字区任渭北游击队总指挥部政委。这时,陕甘地区革命武装斗争的形势发展很快。7月,杨虎城的骑兵团团长、共产党员王泰吉率部在耀县起义,成立了西北民众抗日义勇军,极大地鼓舞了西北地区人民的革命斗争。渭北游击队在总指挥黄子祥、政委杨森的率领下,也来到耀县县城,同王泰吉的抗日义勇军汇合。回到渭北苏区后,渭北游击队改编为红二十六军第四团,杨森任政委。红四团成立后,在渭北苏区周围对敌人展开进攻,消灭了不少反动民团和地主武装,扩大了根据地。

  1933年10月18日,红军主力部队挥师北上攻克了合水县城,消灭了城内反动武装,并在毛家沟门一举击溃了陇东军阀赵文治团的围攻。随后,在庆阳的三十里铺又消灭了一支反动民团。杨森在这次战斗中,奋不顾身,指挥战士们英勇杀敌,胸部虽负了重伤,但他仍然坚持在担架上指挥部队作战。11月,正式成立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红四团改为骑兵团,杨森任团政委。次年1月,杨森接任红四十二师政委。

  1934年2月至5月,陕西军阀调集兵力,发动了对陕甘边根据地的军事“围剿”。面对数倍于我的敌人,红四十二师决定由内线转入外线作战。在淳化县的三里塬战斗中,杨森身先士卒,手提马刀和手榴弹,亲率战士冲入敌人的火力点,同敌人短兵相接,勇猛拼杀,虽然头部受了重伤,但他仍顽强的坚持战斗,消灭了国民党军何高候团的两个连。

  这一年的冬天,敌人调集强大的兵力,又向我陕甘和陕北根据地发动军事进攻。由于敌强我弱,红四十二师和郭宝珊的抗日义勇军主动撤退到南线作战。这时,国民党军第四十二师冯钦哉部在黄陵龙坊原驻有一个连。杨森派游击队前往诱敌,敌人果然出动两个排的兵力来追,进入红军预设的伏击圈。杨森一声令下,一举全歼了追兵,红军则无一人伤亡。

  1935年1月27日,杨森率领骑兵团深入到外线作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奔袭长武县城,歼灭了守城的敌人,镇压了一批反动地主、豪绅,筹款数万元、棉布数百匹,并截断了西兰公路。这一仗极大地震动了西北的敌人,就连国民党报纸也不得不发表“共匪刘志丹的骑兵团打开了长武县城”的消息。这个报道为中央红军在长征北上途中所获悉,成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决定把落脚点放在陕北这一战略决策的重要依据。

  杨森无私无畏,在红军队伍里也是颇为闻名的。作战中,他身先士卒,虎狮般的勇猛,是红军的楷模;生活中,他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以普通战士要求自己。他从不让炊事员为他做特殊的饭菜,有时吃上一顿细面条,他就非常满足了。1935年春,他父亲到红军中来看他,父子相见自然是再亲热不过了。但在老人家走时,他没有给父亲一文钱(他自己没有钱)。当政委张秀山让部队给几块钱时,他坚决不让,他父亲是一位敦厚知理的农民,很了解红军的境况,完全理解儿子的心情,一再勉励儿子要跟着共产党好好干革命。

  1935年2月,蒋介石调集陕、甘、宁、晋四省军阀,出动五六万大军,向陕甘、陕北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二次围剿,妄图绞杀这块全国仅存的根据地,铲除中国共产党在西北赖以生存的基础。杨森率领部队发动柳村原战斗,重创敌人的一个骑兵团。随后,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主力北上安定,杨森率骑兵团继续坚持外线作战,在东起黄河西岸的宜川、韩城,西到甘肃陇东的广大地区,消灭民团武装,摧毁保甲制度和反动政权,牵制南线敌人,配合北线主力红军作战的作用,为粉碎敌人对西北苏区第二次大规模的围剿,保卫根据地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劳山战役中,杨森光着膀子,一手拿枪,一手持刀,指挥红七十八师发起冲锋,经过激战,击毙了敌师长何立中。

  在东征红军主力回师陕北途中,杨森奉命带领红三十军担负掩护主力红军撤退的任务。当主力红军已回师西渡,他带两个连的兵力阻击敌人于黄河岸边。他坚定沉着,毫无畏惧,与50多名战士一起占据山头,猛烈还击,反复冲杀,激战了3个多小时。他鼓励战士说:“我们要有勇气,一定要把敌人打垮!”但终因弹药耗尽,后继无援,战友们一个个为国捐躯,他自己也身受五处重伤,仍坚持指挥战斗。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他宁死不做俘虏,用最后一颗子弹自饮,壮烈牺牲,时年仅28岁。

  杨森是红军东征期间,继刘志丹、杨琪之后光荣献身的第三位红军将领。习仲勋、张秀山、刘景范、张邦英赞扬他是“一心一意为人民求解放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军事指挥员”“红军的楷模”。

  杨森永远活在陕甘边区人民心中。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