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图说庆阳】我在南梁等你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庆阳网讯(通讯员 张全钰)“长枪短枪马拐枪,跟上哥哥上南梁;你骑骡子我骑马,剩下毛驴驮娃娃。”你瞧,“妹妹”的步履多么坚定,她不爱红装爱军装,为的就是拿起武器闹革命。

题记


南梁,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东北部,地处陕甘交界、子午岭林区,隐于桥山山脉。这里的山川见证了华夏文明的发祥传承,更经历了红色革命的生根发芽。历史是这样评价南梁: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创建的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唯一没有丢失过的一块革命根据地,她的存在为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提供了落脚点,是八路军三大主力整编集结、开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在中国革命史上享有“两点一存”的重要地位,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正月里来是新年,陕北出了个刘志丹。刘志丹来是清官,他带着队伍上横山,一心闹共产”。这首民歌唱的是刘志丹在陕甘边桥山一带的南梁革命根据地闹革命的故事,歌词中的“横山”,就是横亘在陕甘两省边界的子午岭桥山山脉,当时的老百姓就把桥山叫“横山”。南梁。永远的红区,永远的不朽记忆,深深的扎根在高天厚土中。行走陕甘高原让我们听到最多的是“两点一存”,“陕甘苏区”、“娃娃主席”、“刘志丹的队伍”。南梁,一个个红色景点,一连串战斗的故事,让我们行进在苍翠欲滴的梢林中,登临群山环绕的古堡城寨,站在布满土窑洞的小山村外,寻觅那山旮旯里的曾经南梁闹红的故事。

这里有美丽的梢林



南梁,位于陕甘交界的子午岭(古称桥山)中部。子午岭像一条苍翠的巨龙,横贯陕西、甘肃两省,处于黄土高原的腹地,山势呈南北走向。古人称北为“子”,南为“午”,故称这段山岭为子午岭。长龙的北端连接陕北高原,长龙的南段连接的是关中平原。传说,古代轩辕黄帝氏族部落就起源于子午岭,后逐渐发展强大,占据关中和中原。轩辕黄帝冢、黄帝陵分别位于子午岭两侧的甘陕境内。


子午岭林区是黄土高原目前保存较好的一块天然植被区。子午岭森林中有一种特殊的树种——梢林。在陕甘边界,当地老百姓把灌木丛称梢林,如杜鹏程 《延安人》:“前面二三里路的地方,就是梢林”。他没有白杨、白桦等乔木的高大,但它接地气,耐旱,若置身其中,那是密密匝匝,满山遍野,遮天蔽日,铜墙铁壁,敌人是拿它没有一点奈何。



上个世纪30年代初,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陕甘边人民,创建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区红色根据地,他们在创建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每次遇到革命低潮,便会撤退到南梁的梢林中修养生息,积蓄力量,再次出发,但这种灵活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却被左倾机会主义讥笑为“梢林主义”。



习仲勋认为:“梢林主义”是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马列主义。我们把苏区叫做“梢林”,这是碰钉子碰出来的。在敌我力量对比上,革命力量处于劣势,处于敌人的四面包围之中。在平原上对于敌人有利,于我们则是有害。“梢林”距敌人统治中心较远,其统治力量鞭长莫及,有利于革命力量的生长和存在,有利于根据地的开拓和发展”。



当时,全国的红色根据地相继沦陷,可正是“梢林主义”正确政策和策略的选择,挽救了陕甘边区这片红色根椐地,后来与陕北红色根据地连成一片,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直至全国解放“硕果仅存”的一块完整的红色区域,既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提供了长征的落脚点,也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出发点,为中国革命实现历史性转折做出了巨大贡献。



梢林真的很美丽,春天百花争艳,姹紫嫣红;夏天枝繁叶茂、郁郁葱葱;而秋天则五光十色、分外妖娆,自然之色在天地间挥洒到让人心醉的程度;即便冬天,它也黝黑苍茫,不媚不俗,一身傲骨……“梢林”——是南梁精神的象征,也是革命者美丽梦想的象征,更是陕甘人民顽强生命力的象征。让我们走进子午岭,看一看与人民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梢林”,孕育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梢林”,建立了“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的“梢林”。

这里有巍峨耸立的城堡



华池古为边关要地,亦是多民族融合聚居区域。战国时期,秦筑长城横贯县境之北以拒敌,修直道纵穿本县东部以资军。历代由于民族纷争,华池境内所筑城、寨、堡、烽燧等军事设施多达数百处。


在北宋时期,南梁地区是抵御西夏的前沿边哨,范仲淹在总结北宋对夏战争屡屡失败的惨痛经验以后,根据西夏人用兵的特点,提出了大量修筑城寨堡垒,留兵据守的御敌之策。这期间,在南梁周边地区先后修筑了荔原堡、大顺城、安疆寨、白豹城、金汤城与柔远寨,这些城堡共同构筑起环庆路东部的大顺城防御系统,扼控宋夏在洛河、秦直道一线的要冲,在宋夏战争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范仲淹在驻守大顺城期间留下了千古名篇《渔家傲.秋思》。



在西距大顺城二十五里的川道里,宋治平四年(1067年),蔡挺奏请筑城马练平为荔原堡,分属羌三千人守之,获朝廷批准。荔原堡城位于荔原堡河东岸台地上,依山势而筑,城垣呈梯形,山顶筑有方形小城,相隔的山顶筑有烽火台。清代荔原堡内建有关帝庙和戏楼。 1934年元旦,习仲勋以进堡烧香为名闯过敌人的岗哨,带领游击队奇袭了盘踞在荔园堡的国民党陕西警备骑兵旅梁邦栋营,夺取了荔园堡,从此荔园堡成为陕甘红军第三路游击队的指挥中心,荔园堡所在的南梁村正式成为陕甘边区红军新的革命根据地。



纪念苏联十月革命节——11月7日那天,在荔园堡庙前广场的清音楼戏台前,举行了群众庆祝大会。这样的盛会,在当地说来,真是开天辟地第一次!老百姓们奔走相告说:“我们几辈子人没有见过这样的大事情。”整个荔园堡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大戏台上,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一条巨幅红色标语,上面写着:“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大戏台下,几千人云集在场地土,喜气洋洋,热闹非凡。场地四周,镰刀铁锤红旗和各色各样的彩旗交相辉映。正是在这个戏台上,刘志丹将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的印章交到了政府主席习仲勋手中。也正是这个清音楼见证了西北第一个民主政权——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的诞生。代表大会最后举行隆重的阅兵仪式。边区红军和游击队、赤卫队全副武装,雄赳赳,气昂昂通过主席台前,无比壮观。看到这热闹的景象,想到创建革命根据地的艰辛,刘志丹同志当场赋诗一首;“陕甘儿女有豪气,赤手空拳争权利。今日武器扛肩上,列队阵阵成铜墙。”如今的荔园堡古城,已经成为南梁革命的重要纪念地,里面有革命烈士纪念牌、英雄群雕、陕甘边区苏维埃代表大会旧址、十大部委旧址等众多革命遗址遗迹。每年有上百万的党政干部、学生和群众到这里抚今追昔,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传承南梁精神。



这里有讲不完的窑洞故事




窑洞,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上特有的汉族民居形式,具有浓厚的传统民俗风情和乡土气息,是中国北方住宿文明的源头。早在夏商时期,周先祖公刘十多代人曾在陇东高原上挖窑洞,建村落,教民稼穑,开创了中国农耕文化的先河,《诗经》称“陶复陶穴”。从窑洞的性质分,可分为土窑洞、石窑洞、砖窑洞、土基子窑洞、柳椽柳巴子窑洞和接口子窑洞多种。从窑洞的建筑风格分,可分为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等形式。



讲中国革命,离不开窑洞,但窑洞里的中国革命,是从南梁开始的,南梁的窑洞,一般都是靠崖式的土窑洞。是在天然土崖上横向挖洞,宽3—4米,深可达10多米。

1930年9月,刘志丹在陕甘边组建起一支100余人的南梁游击队,从此,揭开了陕甘边武装斗争的序幕。“千里雷声万里闪,上来些红军闹共产。共了安边共横山,南梁川里扎营盘。红旗插上寨子湾,刘志丹名声传得远。红军打仗真勇敢,白军见了吓破胆。打土豪来分田产,咱们穷汉把身翻。跟上咱们的刘志丹,为咱穷人打江山。”歌词里唱到的寨子湾,是距南梁堡三公里处的一个小村庄,这里地处子午岭密林深处的一坐北向南的簸箕形沟掌上。沟掌下是巨大的山谷,沟底有水。数十里之内山丘连绵,林木茂密,人烟稀少,清静深邃。1934年至1935年,这里是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军委的办公地点。军事委员会在东崾岘,有6孔窑洞,主要为军委人员和刘志丹的办公场所;苏维埃政府驻地同东崾岘隔一小沟,有窑洞4孔,是政府人员和习仲勋的办公场所;在位于两组窑洞之间的山顶上,有小道同两组院落相通。这里有窑洞九孔,为政治保卫处驻地,共住七八十人,可居高临下放哨监视来犯之敌。正是在这些窑洞里,刘志丹、习仲勋等人,召开了寨子湾会议,恢复了陕甘边特委,形成了《七月决议》,为陕甘边的党政军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是在这些窑洞里,他们点着煤油灯,熬夜起草了《政治决议案》、《军事决议案》、《土地决议案》、《财政决议案》和《粮食决议案》等重要文件。 也是在这些窑洞里,习仲勋在群众工作、政权建设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他还和刘志丹等人领导制定了土地、财经粮食、军事、对民团、对土匪、社会、肃反、知识分子、对俘虏、文化教育等十大政策。红色政权如雨后春笋,蓬勃生长。在1934年和1935年间,陕甘边区共计创建区级红色政权2个,即南区革命委员会和东区革命委员会;县级红色政权23个,分别是甘肃陇东地区的华池、合水、庆北、赤安、新宁5个县,陕甘交界地区的新正、永红 2个县,陕西境内的中宜、富西、安塞、赤淳、富甘、红泉、肤甘、定边、赤川、靖边、淳耀、赤水 13个县。使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主力达到5个团2000多人,游击队和赤卫军达到5000多人。




南梁地区以前没有一所学校。 1934年3月,刘志丹、习仲勋等领导同志委派边区文化委员蔡子伟在南梁荔园堡村转咀子的三孔土窑洞里办起的陕甘边第一所红色学校。学校白手起家,泥土台当桌凳,石板作黑板,用锅灰制墨水。自编教材,教科书采用顺口溜形式,如“马克思、恩格斯,世界革命两导师”,“拿刀杀豪绅,拿枪打白军”等,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刘志丹的女儿刘力贞当时也坐在列宁小学的窑洞里上课。



豹子川位于今华池县林镇乡境内,与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军委所在地寨子湾相邻,这里是子午岭林区,梢林茂密,便于隐蔽。南梁政府的红军干部学校、红军医院、红军被服厂、造币厂、枪械所都遍布在30多公里长的豹子川里,而且都在土窑洞里。敌人更不会想到,这里是南梁革命根据地的大后方。刘志丹、习仲勋经常来到这里,给学员上课、看望伤员、视察工作。1935年9月7日,红二十五军历经千难万险,进入了陕甘根据地的豹子川,是第一支经过长征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队伍,得到根据地军民的热烈欢迎。



我在南梁等你来,我陪你穿越苍茫青翠的梢林,登临雄奇险要的城堡,走进那袅袅炊烟的窑洞,去聆听南梁的红色故事。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