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社会
【讲好红色故事 弘扬南梁精神】王孝锡:意志坚定精神不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赵远兴

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是一部波澜壮阔、动人心魄的奋斗史,也是一部浩瀚恢弘、催人奋进的创业史。在20世纪那段伟大的革命历程中,涌现出了无数仁人志士,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上穷碧落下黄泉,虽九死而未悔,历百折而不挠,甚至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是那个时代的楷模,更是清芬长存、风标永在的精神丰碑。

  王孝锡就是其中的一个。

  王孝锡,字遂五,1903年2月18日生于甘肃省宁县太昌镇西壕村一个中医世家。自幼受严父慈母陶染,志存高远。1918年考入平凉省立第二中学。1924年4月,考入西安国立西北大学。受中共中央西北区委成员刘含初、魏野畴等共产党人的影响教育,走上革命道路。1925年5月,在学校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投入反对陕西军阀吴新田黑暗统治和声援五卅运动的斗争。在火热的斗争生活中,王孝锡经受了考验与锻炼。经吕佑乾等人介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利用假期组织旅陕甘籍学生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青年社”。1927年3月,为了恢复中共甘肃特别支部的工作,在冯玉祥部工作的中共党组织负责人刘伯坚、邓小平借国民党西北政治委员会决定派人整顿甘肃党务之机,推荐王孝锡以国民党中央特派员和西北政治部委员会特派甘肃省党部党务委员的身份与胡廷珍、保至善、马凌山等共产党员一起,前往兰州开展工作。王孝锡放弃去苏联学习的机会,与其他同志相继到达兰州整理国民党甘肃省党部党务,并开展中国共产党的活动。

  王孝锡在兰州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担任国民党甘肃省党部青年部部长、中国共产党甘肃特别支部组织部长、甘肃督办公署政治部主任、甘肃政治委员会会长等职。他和其他同志一起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和进步思想,组织群众与国民党右派势力进行斗争。扩大共产党队伍,成立了兰州“青年社”,他任社长。“青年社”革命活动十分活跃,并创办了《妇女之声》,把以兰州为中心的甘肃民主革命斗争推向高潮。王孝锡在兰州很快成为影响力极大的人物。1927年4月以后,国民党反动势力残酷迫害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人士,6月下旬,王孝锡、胡廷珍等人被迫离开兰州。8月,根据中共组织的指示,他回到家乡宁县,在白色恐怖下坚持革命斗争。在他领导下,成立了中共邠(陕西彬县)宁(甘肃宁县)支部,王孝锡任支部书记。不久,又扩大成立了中共太昌临时区委,下辖宁县、长武、泾川三个支部。这是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的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同时恢复了“青年社”,组织了“读书会”,发动群众,取得了抗捐抗税、驱逐伪县长等斗争的胜利。他以行医为名,先后深入到陕甘交界十多个县进行农村调查,提出地主豪绅是革命的敌人,自耕农、半自耕农、佃户、雇工是革命的力量,动员人们起来推翻旧政权。他和支部成员参加了著名的陕西旬邑暴动,深入到煤矿工人中开展革命活动。这期间,王孝锡进行了大量的社会调查和理论研究工作,号召“最痛苦的农友们团结起来,向万恶的社会及地主进行斗争”,在陇东大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王孝锡在宁县的革命活动,引起了反动当局的惊恐不安。国民党中央命令甘肃省党部以“煽动暴动罪”逮捕王孝锡。1928年11月26日,国民党陕甘青“剿匪”总司令部派法官杨天枢潜往宁县,勾结宁县县长效维国,经过密谋策划,乘王孝锡不备,将其逮捕。面对强暴凶残的敌人,王孝锡大义凛然,从容不迫。众多乡亲闻讯赶来送别时,王孝锡挥笔在一家面馆的墙壁上写下了诗二首:“慷慨歌太平,从容作楚囚,暴刀逞一快,何惜少年头。”“书剑漂流二十年,国事无端尚依然。革命未成身先捕,‘普罗’自在人世间。”这悲壮的诗句充分显示了他一心救国、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表明一个共产党员的革命信仰和精神。

  得知王孝锡被捕的消息后,共产党人王彦圣立即组织营救。为了掩护其他同志,王孝锡指示传递消息的同志取消营救活动,他先被敌人押往宁县,随后经平凉押往兰州。在狱中,敌人对他进行多次酷刑审讯,企图获得共产党的机密。但是,王孝锡以钢铁般的意志,与敌人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2月29日深夜,当得知敌人要对他下毒手时,向狱吏要来笔墨,写下了“绝命词”:“纵有垂天翼,难脱今夜险。问苍天!何不行方便?驭飞云,驾慧船,搬我直到日月边。取来烈火千万炬,这黑暗世界,化作尘烟。出铁笼,看满腔热血,洒遍地北天南。一夕风波路三千,把家园骨肉齐抛闪。自古英雄多患难,岂徒我今然!望爹娘,休把儿挂念,养玉体,度残年,尚有一兄三弟,足供欢颜。儿去也,莫牵连!”

  这慷慨激昂的词句,再次表达了王孝锡献身革命、义无反顾的坚贞信念。12月30日清晨,古城兰州寒风凛冽,阴云低垂,从市内三圣庙通往安定门外萧家坪刑场的路上,戒备森严。当一辆囚车在武装士兵的押解下,经过国民党甘肃省党部时,突然响起“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精神不死!”的呼喊声。行人不顾军警驱赶,纷纷驻足观看。只见刑车上一名青年奋力挣开4个刽子手的揪押,放声高呼。惊慌失措的刽子手举起马刀朝他身上乱砍,仍然制止不了他的喊声,便将一团毛巾硬塞进他的口中。敌人罪恶的枪声响了,王孝锡为了革命事业,献出了他年仅26岁的宝贵生命。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王孝锡最终以“革命未成身先捕,‘普罗’自在人世间”的激烈情怀,谱写了自己悲怆而又壮丽的人生。

  王孝锡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不懈地在陇东大地上播撒革命火种,照亮了西北,也照亮了中国。王孝锡在《吊故友七人》诗中写道:“生平浩气终难泯,革命史上第一页。” 王孝锡的悲壮人生,如同他的不朽诗作一样,永远光照干秋,垂范后世。

  王孝锡是煌煌时代的一杆大旗帜,是陇东人民的英雄,也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他那种“任何力量,不能移我之心;任何力量,不堪动我之情。我的主义,驱使我不能一刻留停;我的责任,策励我不能一刻安寝。一腔热血要浇遍地球西东”的耿耿丹心和铮铮铁骨,是我们每个共产党人永远的精神之钙和思想之魂。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