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写”出来的大学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平生爱读书,在报刊上发表过一定数量的文字,就有熟人拿着自己或者他人孩子的作文给我看,希望妙笔生花,或者推荐发表。我能理解家长的心情,同为家长,我的女儿也遭遇过写作的困惑和纠结。

我们为什么写作?这显然是一个大而无当的话题。但是,对于家长和孩子们而言,不少人是为了考试,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是毋庸讳言的。而且,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写作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愈加明显和迫切。

十年寒窗,一朝功成。也许,所有的写作,都是为了夺取高考作文的高分,都是为了给高考成绩增砖添瓦。

实践出真知。2017年,女儿高考语文成绩114分,在我俩看来,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成绩,作文分数绝对不低。为什么呢?对照答案一分一分抠下来,她的其它题目失分不少。现在,女儿在大三读汉语言文学专业,偶尔也在报刊上发点文章,对文字的掌控和对生活的感悟,时有灵光。

我和女儿的共识是:千万不要让孩子们读作文书。其实,这类书籍就是一种新的八股文,初读有味,再读无味,三读嚼蜡。好的作品应该是“床头书”,常读常新,一生都难以忘记。作家毕淑敏说过,《笑面人》让她难忘;对我影响较大的是中专时期硬啃的《巴黎圣母院》;女儿说读了王旭烽的《南方有嘉木》,她的整个写作一下子就通透了。虽然从小学到高中,女儿先后在《儿童漫画》《美文》《文汇报》《作文通讯》《陇东报》等报刊发表过作文,然而,在学校,她的作文很少得高分。唯一得到认可的是高一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对她的作文颇有过誉,多次当作范文。

一个孩子的写作水平有自身的努力和天赋,更多来自家长的引导和老师的鼓励。如果买一本几十元钱的书认为是浪费,认为孩子必须把一本书看完、必须从头看、反复看,这样的家长和老师,要想提升孩子的写作能力,着实要打个问号。我给孩子买过的书,粗略计算,该有三百多本吧!作文书只有两、三本,其余几乎全是绘本、寓言、童话、民间故事、名著,《儿童文学》《读者》《意林》《萌芽》几乎是期期必买。只要一本书,孩子能看一篇、一页,有一个词、一句话的收获,我就认为目的达到了。我坚信,这些善良的、充满美感的文字,一定可以造就一颗玲珑剔透的心。我还坚信,高考的阅卷者(据说大多是研究生)有一双慧眼,阅读完浸润了传统文化和经典文化的作文,必定眼前一亮,不会吝惜笔下的分数。正是如此坚信,加之女儿对我的信任,我们成功了!

进入大学,女儿的写作更是如鱼得水。大一时,她在《北方作家》发表了三千多字的散文并获奖,后来陆陆续续在报纸上还发表了一些文字。前路漫漫,有光明也有黑暗,我希望她把写作当成人生的一盏灯,温暖并照亮前行的路。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