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县区  > 镇原
产业兴 山乡新——殷家城乡脱贫攻坚工作见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庆阳网讯 (本报记者 田永昭) 初秋时节,走进镇原县殷家城乡,一幅壮美的脱贫攻坚画面映入眼帘:在桑树坬村,成片的全膜玉米丰收在望;在殷家城村,万寿菊争相绽放;在张老庄村,小杂粮加工厂的电商中心,工作人员有条不紊打包装箱……

殷家城乡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干群合力狠抓产业培育、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社会民生四项工程,全镇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完善,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贫困面貌得到改善。

政策托底有信心

今年44岁的白金城是殷家城乡张老庄村村民。去年,他的爱人得了宫颈癌,五个子女还在上学,二女儿今年被确诊患有骨髓炎,家里经济拮据。考虑到他家的困难情况,去年乡里给他争取到了保洁员的公益岗位,清扫从他家门口到离家两公里远的路段。

“我很珍惜这个岗位,既能照顾家人,又能增加收入。”白金城笑着说。此外,他还可以享受个人低保、医疗补贴等各项补贴,政府免费提供玉米种子,玉米成熟后进行保底回收。

从弄清楚贫困户“在哪里”到“要什么”再到“怎么帮”,殷家城乡有一整套完善的帮扶流程。据殷家城乡副乡长兼包村领导孙洁介绍,除了为贫困户积极争取各项政策保障外,张老庄村“两委”班子还绘制脱贫攻坚地图,通过标记贫困户、困难户位置和产业项目发展区域,真正实现“挂图作战”。

有了政策托底,不服输的白金城不仅种植了10多亩玉米,还养了十几只湖羊。“小杂粮和湖羊的收益很好,补贴家用不成问题,我相信困难总会过去的。”白金城说。

干部帮扶强决心

殷家城乡桑树坬村通过鼓励群众自主发展种植和养殖产业,按年度落实产业到户扶持资金,助推有产业发展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快脱贫步伐。

“这是今天我要拉到集市上售卖的10只羊,准能卖个好价钱。”桑树坬村村民白新虎忙着将羊只装车,打算运往三岔镇的交易市场。

几年前的白新虎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但是他主动致富意识不强,平时不是打麻将就是喝酒,孩子到了上学年龄不能顺利入学,父亲患有慢性病,家里穷得叮当响。

2017年,白新虎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精准扶贫政策和帮扶干部的帮助下,他享受到教育扶贫政策补助,孩子得以继续读书;享受低保和慢性病补助,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产业扶贫补助了2万元,有了收益分红。白新虎的思想也随之发生变化,“国家的扶贫政策好,帮扶干部积极帮扶,我也要争口气,不能等靠要,要主动致富。”

2019年,白新虎利用精准扶贫贷款买了20只羊,盖起了羊棚,发展起“羊产业”,一年下来,收入了2万元。养殖产业步入正轨后,帮扶干部建议白新虎扩大养殖规模。2019年,在帮扶干部的协调下,白新虎从银行申请3万元扶贫贷款,把养羊规模扩大到80多只。年底,白新虎顺利收入5万多元。

奋力发展鼓人心

日前,笔者来到殷家城乡敬岔村,看到昔日崎岖不平的土路成了平坦宽阔的柏油路,旧土窑也被宽敞明亮的砖瓦房所取代。该村在补齐弱项短板上下功夫,修建通村硬化路、砂石路21.6公里,建成小电井156眼、水泥窖174眼,完成危房危窑改造157户,6个自然村实现了移动通信网络全覆盖,村里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高。

“以前我们守着大山靠天吃饭,一年下来赚不了几个钱,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如今村里通了柏油路,用上了小电井,村民住上了新房子,家家户户都有持续增收的产业,致富路子宽了,我们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说起村里的变化,敬岔村村民白良珍抑制不住高兴。

“近年来,乡里以精神扶贫为抓手,从思想、志气、信心、技能等方面入手,深入开展思想引领固本和技能培训提升行动,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谈起殷家城乡的扶贫工作,乡党委书记李伟说道。

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发展产业是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今年,殷家城乡已累计落实到户奖补资金1460万元,全乡羊存栏2.73万只、牛存栏1602头,种植丹参240亩、万寿菊3000亩。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李婕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