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社会
他被书画界誉为“梅中魁”,年过七旬仍为家乡发展奔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郭银峰艺术馆

郭银峰(图中右一)和他的艺术馆。

庆阳网讯(记者 刘萍凝 闫慧)深秋时节,树木的叶子渐渐染成金黄色,有风吹落,像一只只蝴蝶翩翩起舞。沿着蜿蜒美丽的乡道,记者来到合水县肖咀镇梅家寨子村,雨后空气清新微凉,梅家寨子村小学里传来孩子们郎朗的读书声。

“郭银峰艺术馆”就坐落在村小对面的广场上,一幢三层中式建筑古香古色,浓浓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馆内陈列着庆阳籍文化名人郭银峰本人的书画作品、全国书画名家的书画作品及题词等。

郭银峰(本人提供)

28年军旅生涯

“我是一名军人,也是一个西北汉子”,这是郭银峰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28年军旅生涯割舍不下的浓厚情结。

这是一位与新中国同龄的老人,18岁参军,先后在西藏军区、成都军区以及成都陆军学校、解放军西安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西安政治学院等部队院校工作。如今虽已过古稀之年,依旧迈着健硕的步伐在家乡的这片黄土地上奔走着。

郭银峰生长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在读书上学、干农活之余,他始终对绘画和书法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在当时的条件下,留给他创作的空间和时间很少,直到18岁离开家乡去参军,他的命运从此发生了改变。

能写会画的郭银峰一直在部队从事宣传工作,而且有机会通过各种学习渠道不断研学和进修,充分提高书法和绘画技艺,从而让他走上了艺术专业道路。

1986年,郭银峰的油画《放学以后》荣获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一等奖;2002年,他参加了韩国国际书画作品展览,巨幅国画作品《黄河颂歌》荣获“国际功勋奖”;2008年11月,郭银峰参加了全国第十四届中华大地之歌书画作品展览,国画作品《我的同学》,荣获一等奖。

2011年11月6日,“郭银峰书画艺术高层研讨会暨作品展”在人民大会堂成功举办,引起了中国书画界的广泛关注和反响。2012年10月,郭银峰受邀在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举办书画作品展览,他的写实油画《有味》和《心旷神怡》受到外国友人的喜爱和高度评价。

在艺术的道路上,郭银峰先后被评为“优秀人民艺术家”“全国德艺双馨艺术家”等荣誉称号,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会员,担任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郭银峰以画梅而闻名全国,被誉为“长安梅中魁”。说起自己的梅花情节,他说:“我爱画梅,不仅因为我出生于梅家寨子村,我的根在这里,更因为梅花凛然开放、不畏严寒、铁骨铮铮,梅为百花魁,梅花精神最能代表国家精神、民族精神、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

现在的梅家寨子村,不仅在村文化广场上修建了“梅苑书香”的石雕,还种植了梅花吸引着游客前来观赏,更因为郭银峰笔下的梅花,而让梅家寨子村实至名归。

郭银峰的家族里现有书画家12人,其中省级会员6员,从这里走出去的他不仅用艺术的力量滋养着自己的家族成员,还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村里的“下一代”,让乡村里的娃娃们也能近距离的感受艺术的魅力。

如今的梅家寨子村,不仅在物质上实现了脱贫,更在精神上焕发出了生机和活力,成为当地最具有艺术气息的小乡村。

郭银峰在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参展时与外国友人交流 。(本人提供)

同窗携手建家乡

郭银峰的艺术创作道路,可以说是笔耕不辍,在他众多的绘画作品中,有一幅国画作品《我的同学》,荣获2010全国第十四届中华大地之歌书画展一等奖。画中的人物叫“张万福”,虽然衣着破旧,生活艰辛,但他仍然面带微笑,对未来充满希望。

这幅画的原型人物就是在梅家寨子村当了34年的老支书石道峰。讲起当年的这桩往事,郭银峰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1994年的夏季,我请假回老家看望年迈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乘车来到公社的所在地肖咀镇,那天正好逢集,在出镇子不远的路上,遇上了我的同学‘张万福’。想当年我们在一起读书时,上学一起去,放学一起回,相处得非常好。几十年之后我们在家乡的小路上相遇,我是一身毛料军服,脚穿黑色皮鞋,手提棕色皮箱,一副荣归故里的风采。而我的同学呢?一身破旧的衣着就说明了一切。本来他自身条件比我好,学习成绩一直是班上的第一名,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由于家庭成分过高,他不能再继续上学。我返回到部队后,见到他时的那情景总是在我的眼前浮现。有一天晚上我又想起了我的同学张万福,一股创作的冲动顿生,仅用了一天多时间就完成了这幅作品。”

这一次的相遇让郭银峰百感交集,感慨万千,在外工作多年的他始终无法割舍的还是那浓浓的家乡情,乡亲们过得好不好,村子发展的好不好,都成为了他内心的牵挂。从那之后,郭银峰每次回乡探亲都会从石道峰那里了解关于家乡建设的需要,然后亲自出面找人、写信,再让石道峰去县上联络相关部门,逐渐解决了村里的用电、打井、修路和修建小学等大事。

“村里人都以为这些事是我做的,其实那时我只是跑跑腿,办具体事项,都是银峰找人牵线搭桥解决村上的难事。2008年刚给村里接电的时候,由于设备紧缺,电线都没接到拉到他自己家里。”石道峰回忆道。

2013年,还在西安政治学院工作的郭银峰通过熟识的朋友了解到,西安的一些企业急需大量务工人员,于是,心系家乡的他主动提出为家乡的年轻人找个活干,为他们找一条出路。

“我们这个村子比较偏远,那时候娃娃们还没有外出打工的意识,不上学了就在家里务农。银峰打来电话一说,我们都觉得这是个好事,这对村里那些年轻娃娃都是很好的机会,到外面去打工长了见识还能挣到钱。”石道峰说。

于是,村里组织了30多个青年来到西安,在郭银峰的联络和帮助下,由劳务部门安排到当地的企业去打工。随后,他一家挨一家的走访企业,嘱托企业负责人照顾好家乡来的这些孩子们。

“在外打工的这些孩子现在发展得都不错,有的还自己当了老板,有的家里以前特别困难,现在也都住上新房、开上了汽车,日子越过越好。”石道峰说。

郭银峰与梅家寨子小学的孩子们亲切交流。

郭银峰在艺术馆里讲解摄影作品。

唯愿梅格香气存

人们常说,对生命的两端——老人和孩子,需要特别的关注和照顾。对郭银峰来说,这两点他在家乡都做到了。由于绘画需要,他经常先拍照再作画,久而久之,他也喜欢上了摄影。

每一次回乡探亲,郭银峰都会去看看村里人,既有他的长辈、老师,还有他的邻居、朋友。于是,他萌生出给村里人拍照的想法,他把拍好的照片在西安洗出来,装在相框里,又从西安把60多幅像框拉回来,还把这些人物肖像编辑在自己的摄影作品集里,然后恭恭敬敬地送到每一人的手上。

郭银峰告诉记者:“很多人看到自己的照片印在书本上,都很激动,拿回去之后就把作品集摆在了家里最重要的位置。”

2017年9月,秉持着将文化带到基层的想法,郭银峰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多方自筹资金,在家乡修建了一个2600平方米的艺术馆。馆内布置了10个展室,集中展示了郭银峰的国画作品、书法作品、油画作品以及摄影作品,以及全国名家书画作品、民间艺术作品和军事模型等,并免费为当地群众开放。

郭银峰对家乡和生活的热爱,不仅表现在他的作品中,更表现在他为家乡做的每一件实事中。

如今这个展馆成了梅家寨子小学的学生们心之向往的艺术殿堂,渴望亲近美、亲近艺术的一届届学生们,每年都会进入馆中参观学习。看到孩子们如此渴望艺术,小学校长刘荣在学校专门腾出一间40平方米的教室,用以展示郭银峰和孩子们的绘画作品。

只要郭银峰回到家乡,刘校长都会邀请郭银峰来到学校为孩子们讲解绘画技巧、点评孩子们的画作。刘校长告诉记者:“受郭老师的影响,村里已经有30多名学生开始学习绘画,郭老师的绘画课作为特色课程纳入了梅家寨子小学的校本课程。”

郭银峰回不仅将自己的作品带到了艺术的殿堂,更将作品中的精神融入了生活的殿堂。“一生追求真善美,一世不忘故乡情”我国著名文化学者、陕西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霍松林先生曾经这样评价郭银峰。

如今,已过古稀的他时常回家乡举办各种书画艺术交流活动。近年来,他先后在梅家寨子小学、肖咀初中、乐蟠初中等学校进行了艺术交流,并被这些学校聘为“艺术顾问”。

他说,艺术的殿堂不能只是高高在上的,而应该更接地气,让更多的人能欣赏到优秀的艺术作品,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我们的乡村不仅要在物质上实现脱贫,更要在精神上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希望家乡有更多的孩子热爱艺术,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将来有更多的艺术家为家乡建设做贡献。”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