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社会
畅 恒丨凤舞原州(报告文学)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凤舞原州·报告文学

作者:畅 恒

“凤凰,雄鸣曰即即,雌鸣曰足足”。飞翔五百年后,负香木飞入太阳神庙中,于神坛上自焚,翌日雏生,已着毛羽,第三日羽翼已丰满,辞庙主而飞去。

——《广雅》

引 子

  3000多年前,周祖不窋“教民稼樯”,率先民“务耕种,行地宜”,开创了中华农耕文明;

  1800多年前,东汉思想家、哲学家王符力举农桑为“治国之本”,以其震撼朝野的《潜夫沦》,奠立了“农本”思想。

  但往昔的灿烂人文,始终未曾圆了镇原人民求富图强的梦。

  而今,中盛农牧集团落户镇原,犹如春风激荡,涤除了守旧、自封的思想旧观念;犹如春雨润物,催生了科学、和谐的发展新理念;犹如春雷阵阵,擂响了跨越发展的时代最强音。

  中盛农牧如一块巨大的磁场,其所产生的辐射带动效应,使得镇原及至庆阳犹如浴火的凤凰,展翅翱翔,再造昔日的灿烂辉煌。

  中华兴盛,天地大有。中盛农牧落户发展,已成为改写镇原及至庆阳历史的如椽巨笔。

  回归创业,商界精英反哺故乡的决然之举

  在陕北的延安、榆林, 张华这个名字,几乎是家喻户晓——他是一个的成功企业家。执掌的延安中盛矿业有限公司旗下拥有十余家大型企业,身家数十亿。

  在陇东的镇原、环县,张华这个名字更是广为人知——他是“庆阳高原精准扶贫的领跑者”。创办的甘肃中盛农牧集团所属的养鸡场、养羊场,遍布庆阳市四县一区,全市三分之一的贫困户与中盛农牧建立了扶贫产销关系,直接受益农民达24万人。

  从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变身为一个身家数十亿的实业家,这华丽转身的背后却参和着太多的泪水和汗水。

  张华的创业之路艰难而曲折。

  1966年10月,张华出生在黄土高原腹地的庆阳市镇原县马渠乡一个叫赵渠的小山村。这是一个沟壑纵横、交通不便、连吃水都困难的村子。由于家庭兄弟姐妹众多,一家人仅靠种地维持生计,常常是“吃了上顿无下顿”。张华自小就饱受着饥饿的折磨,这让他对贫困始终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为了维持生计,张华初中没上完就辍学返乡,开启了放羊、挖药、修庄等活计的劳动之旅,稚嫩的肩头扛起了生活的重担。

  在农村,挖窑是出力最大的活,只有日子实在过不下去的人才接这个活。17岁那年,迫于生计的张华就独自给人修过一处庄。丈二崖面,三孔窑洞,百十方土,张华连挖带拉,整整干了7个月。凭着坚强的毅力,那么小的年龄,一人独修一处庄,有多少人的一生有过这样的经历?张华的狠劲、拼劲在青年时代就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了。

  艰辛的生活让张华变得越来越坚强,吃苦受累对他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事情。几年后,张华来到宁夏石嘴山煤矿当矿工。那是一段异常艰辛的岁月,每天都要在井下工作14个小时,很多体格强壮的工人也受不了这个苦,干一段时间就离开了,但身单体薄的张华硬是坚持了下来。这一坚持就是十几年,从挖煤工到技术员,再到煤业老总,张华一步步实现着自己的人生理想。

  在石嘴山煤矿干了几年,有了一定积蓄的张华决定自己创业。1990年,他和别人在固原平罗县办了一个颇具规模的砖厂。可由于销路不畅,砖块积压,不仅赔完了在煤矿辛辛苦苦积攒的所有血汗钱,还欠下了十七万元外债。

  能够承受失败的人,才能走向成功。初始创业失败后,张华没有气馁,又辗转到陕西省榆林市的几家砖厂、煤矿继续烧砖、挖煤。渴望改变命运的张华,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之暇,不失时机向老师傅、矿领导请教,悉心钻研,学技术,学管理。由于吃苦耐劳,虚心好学,使他从一名打工仔逐渐成长为砖厂和煤矿主管。

  长期的重体力劳动练就了张华非凡的毅力,各个行业的摸爬滚打也砺就了他过人的胆识。1996年,不甘屈居人下的张华在陕西神木承包了一家煤矿,赢利70多万元,二次创业小获成功。

  有这样的毅力与胆识,哪愁闯不出大事业。有了第一桶金,张华的事业滚雪球般发展壮大起来。先后承包了榆林市榆阳区榆卜界煤矿,建成了西安海花大酒店、宁夏中宁电石厂、两处千万吨级大型煤矿……

  如今,张华已拥有十多家大型企业,年为国家上缴利税十多亿元。

  “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鲁讯《故乡》中的文字,就是张华18岁那年走出家门时镇原农村的真实写照。

  在外闯荡的二十多年里,儿时故乡那萧条的场景,那饥饿的滋味,无时无刻不在张华脑海中浮现。

  这种浓酽的恋乡情结,创业成功后,就化为张华的社会责任。多年来,他一直默默地为家乡和社会奉献着自己的满腔热情和爱心。

现代化的校舍、国标式的操场、完备的配套设施、宽阔美丽的校园,地处甘肃省镇原县马渠乡的赵渠小学,成为这个干旱山区最美的建筑。

  这只是张华个人捐资为家乡兴办实事的其中一例。

  自2004年以来,张华先后捐资35万元,为镇原县马渠乡政府修建了一栋三层综合服务楼。捐资100多万元,为马渠初中购置了电脑,建起了微机室,扩建了校舍。捐资480万元,为马渠乡赵渠村修建了村部、五保家园、小学、幼儿园和广场等;为镇原县庙渠、三岔、殷家城和太平等乡镇捐资修建了柏油路、办公楼和文化广场,为13个乡镇配发工作车,为3所学校修建水冲式厕所。捐资2500万元,为庆阳市134所中小学安装了214个饮水机台,解决了21万名在校学生、1.2万名教职员工的安全饮水问题。资助贫困大学生15名,帮扶困难群众30多人,资助资金达140多万元:……

  就这样,截止2010年,张华累计为社会慈善和公益事业捐资1.1476亿元,仅镇原县捐资就达3000多万元。

  从缺吃少穿年月里走过来,对贫穷有着刻骨铭心记忆的张华,最见不得父老乡亲受穷受苦。每次回到家乡,看到依然有一部分人挣扎在贫困的边缘,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还没有完全摆脱贫穷的面貌,张华就有一种揪心的痛。特别是看到当年受资助的那些贫困户依然没有因为他的资助而摆脱贫穷,甚至连一些日子过得挺红火的人家也因病、因灾陷入贫困的境况后,张华忧心忡忡。

  这也让张华深切的认识到,要让家乡彻底改变面貌、贫困户真正脱贫,仅仅依靠资助钱物并不能彻底拔除“穷根”,家乡脱贫需要一条新路子。

  这条路在哪里?又该如何走?张华陷入思考。

  镇原耕地资源丰富,绿色农产品产量大,但由于工业基础薄弱,农产品加工增值滞后。农产品长期低价运行,农民收入、财政收入低位徘徊。

  商海弄潮,张华有着过人的经营头脑和敏锐的市场意识。经过一系列的考察、论证,张华认为黄土高原上有良好的气候条件,天然的黄土沟壑地形,造就了优越的通风隔离条件,成就了低药物残留,高蛋白的产品品质。在镇原建办大型畜牧加工企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彼时的甘肃省,扶贫攻坚行动刚刚启动,镇原县委、县政府也在积极寻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突破口,千方百计联系镇原籍在外企业家回乡创业。张华的想法,和镇原县委、县政府工作思路不谋而合。经沟通、磋商,张华决定在镇原县发展肉鸡养殖产业,以产业带动父老乡亲脱贫致富奔小康。

  为了确保定位准确,张华带上考察组,先后去了福建、山东等省区,还远赴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沙特、也门等国家考察。一路走下来,张华欣喜的看到优质品牌鸡、羊肉市场供不应求,一些国际知名企业也在中国到处寻找优质货源。

  回到镇原,张华迅速行动,与镇原县人民政府对接洽谈。

  2011年4月,在镇原县委、县政府强农富民的决心、诚心和信心的感召之下,张华带着回报家乡的拳拳深情,投入巨资创立的甘肃中盛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在镇原县金龙工业集中区破土动工。规划总投资22亿元,实施一期3600万只高原肉鸡全产业链项目、二期300万只肉羊产业化项目正式启动。

  正处在农业大县向草畜大县转变中的镇原,由此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中盛农牧所引领的产业扶贫,在陇东大地上迅速落地生根。张华誓要让家乡换新貌的美好愿景开始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淋漓尽致抒写着。

举县之力,各方各界支持中盛的襄助之措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镇原县委、县政府历届领导班子的执着追求。多年来,他们积极求索,多方谋求富民强县。但奈何镇原既无区位优势,又无资源禀赋,受自然条件所限,难有突破。当听到张华准备回乡投资创业的消息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立即亲赴延安对接洽谈。在富民强县共同目标支撑下,双方一拍即合。诚如所愿,不以赢利为目标的合作协议洽谈协商自然非常顺畅。

  张华投资12亿元在镇原建设西北地区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消息传开后,全县人民欢欣鼓舞,群情振奋。在县委、县政府的动员号召下,广大干部群众形成了“支持中盛发展,就是支持镇原发展”的普遍共识,思想高度统一,行动高度一致,自觉投入到配合、支持中盛公司建设发展中。

  “镇原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有着深厚的养殖基础,没有食品深加工龙头企业的带动,就无法实现向草畜大县的转变。中盛公司进驻镇原,必将进一步延伸相关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是一个真正富民、惠民的大项目。”镇原县委副书记、县长侯志强对此有着深深地认知。

为了实现企业快建设、早投产、早见效,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成立甘肃中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筹建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关于加快全县肉鸡产业化养殖基地建设的意见》等文件,消除一切不利于企业发展的观念、体制和政策障碍,实行“一条龙”、“零障碍”和“低成本、高效益”服务。县委书记、县长亲自包抓中盛公司一期建设项目,并分别从农牧局、商务局、文广局抽调一名科级干部,驻项目建设工地现场办公,随时协调处理工程建设中的各种问题。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深入企业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组建了肉鸡产业化办公室和项目推进办公室,抽调一名副县级干部和3名科级干部、52名一般干部驻厂工作,帮助企业做好项目策划申报、产品质量认证、生产许可、防疫检疫等工作。养鸡场建设启动后,同时,又抽调专职工作人员12名,具体办理土地流转、“三通一平”、施工建设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在物力、财力支持上更是不遗余力。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肉鸡养殖基地建设的意见》,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县财政对养殖基地建设按每平方米50元的标准予以补助。挂牌出让金龙工业园区中盛产业园建设用地560亩,协调流转租赁养殖基地建设用地2007亩。县财政累计投入基础设施配套资金1.8亿元,完成中盛产业园区及45个养殖基地“三通一平”工程、集中区二期外围排水工程、中盛产业园生产路工程、门前道路衔接工程及停车场建设等基础配套工程。争取市财政“一区四园”建设专项资金1000万元,完成企业污水处理工程及其它配套工程。实施镇北公路升级改造工程,全面提升企业在境内道路的运输能力。协调银行为企业落实贷款5600万元,达成贷款意向2.5亿元。协调市人社部门为镇原特招畜牧专业普通高校毕业生70名。协调市农牧局农民培训专项50万元,举办农村创业和技能带头示范性项目中盛培训会,为中盛公司培训生产一线技术人员280名,组织县乡干部、养殖大户等250多人赴陕西、山东等地区考察学习养殖屠宰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

  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镇原的肉鸡产业,经多方考察,张华决定引入亚洲最大、世界第六的国家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福建圣农集团。为了促进两家大型龙头企业“强强联合,大户联姻”,进而推动肉鸡产业扩产延链、改造升级、做大做强,镇原县委、县政府积极实施“以商招商”战略,全力推动中盛农牧发展有限公司与圣农控股集团对接合作。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终于促成了中盛农牧公司和福建圣农集团的合作。2018年10月12日,福建圣农集团正式入驻镇原,全面托管中盛农牧白羽肉鸡全产业链项目。

  福建圣农集团落地镇原后,镇原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积极推进项目实施。先后组织住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务、林草、消防等职能部门,配合圣农集团对中盛公司进行了清产核资、财务审计和相关手续办理工作。县委书记毛鸿博到镇原工作不到一个月就三次到新中盛调研、协调,并专程赴福建圣农集团汇报、衔接。2019年7月23日,中盛农牧和圣农集团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

  从建设白羽肉鸡全产业链项目到引入国家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福建圣农集团,并促成顺利落地,张华在实现了他的“引强入镇”战略目标后,将主要精力、财力转移到建设庆阳市1000万只肉羊产业上。

  对镇原县的肉鸡和庆阳市的肉羊全产业链项目,省市领导也寄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甘肃省委、省政府将镇原县白羽肉鸡全产业链项目列为甘肃省重大项目,确定了一名省级领导包抓。省委书记林铎、省长唐仁健、市委书记贫建民、市长卢小亨以及省委、省政府相关部门、各大银行负责人陆续赴镇原县考察调研,研究解决白羽肉鸡全产业链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庆阳市委、市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大力推广中盛模式加快现代肉羊产业发展的意见》,对全市支持中盛农牧为其提供发展条件提出了28条具体措施。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开办公会,听取汇报,协调解决问题。

  在省市县各级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下,白羽肉鸡、肉羊全产业链项目推进有力。

  中盛农牧3600万羽白羽肉鸡项目“一年启动基建,两年建成投产,三年打开市场”,创造了“中盛速度”,打造了“中盛模式”;1000万只肉羊产业化项目自2016年启动以来,仅三年时间,从零开始,在庆阳市“托”起了一个肉羊产业链,肉羊制种体系、品质检测能力、羊肉统一标准供给能力处于国内领先。

 “三全”链式化的发展模式

  截止2014年底,中盛农牧公司已完成投资12亿元,相继建成了30万吨饲料厂、30万套种鸡养殖场、4800万羽鸡苗孵化厂、3600万只商品肉鸡养殖场、7.2万吨肉鸡屠宰食品加工厂、1万吨熟食品加工厂、10万吨有机肥加工厂、4000吨羽毛粉加工厂,形成了年加工30万吨的饲料加工板块;以8万套种鸡和4800万鸡苗孵化为主的良种繁育板块;涉及15个乡镇31个村40多个养殖小区,年可养殖3600万只的肉鸡养殖板块;日屠宰12万只、年加工万吨熟食品的食品生产加工板块;年生产11万吨鸡粪有机肥和鸡毛、鸡血、内脏等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的循环再生利用板块和冷链物流等“六大产业板块”。打造了西北地区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产业链条最完整的农业产业化示范项目。

  在建设之初,中盛农牧就秉承以工带农、转型发展、循环推动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按照“科技引领、种养结合、转化延伸、集约发展”的思路,着力构建“良种繁育、规模养殖、饲料加工、屠宰分割、转化利用、市场销售”全产业链的耦合样板。目前,已形成了“种植养殖横向一体化、生产加工销售纵向一体化”的产业发展途径,实现了从种养基地到产品加工、仓储智能管理、市场营销体系打造,品牌建设、行业集聚等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一体化企业经营模式和融“种、养、加、饲、肥”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全循环链、全价值链的产业发展模式。

  2013年5月,中盛农牧被确定为甘肃省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高科技“全产业链”

   中盛农牧公司选用世界级优良种鸡,采用国内最先进的饲料加工和自动饮水喂料系统,购置了以色列自动环控系统、日本智能化孵化机组,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德国艾斯克自动化屠宰生产线。

高科技“全产业链”经营模式,保证了每个生产环节的无缝对接,建立了可控可追溯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高标准“全循环链”

  在循环链上游,带动玉米、草畜、果蔬等产业发展,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实现了玉米就地销售和加工升值;在循环链中游,全价值、全营养开发肉鸡系列产品,最大限度挖掘各个环节经济效益,“吃干榨净”肉鸡所有主副产品价值;在循环链下游,对粪便、血液、鸡毛及养殖屠宰废弃物全部回收利用,年加工动物性饲料30万吨、有机肥10万吨,实现了资源的多级循环利用。

  ——高品质“全价值链”

  镇原地处陇东黄土高原,海拔高,光照充足,空气洁净,水质良好。独特的高原山川地形地貌,为养殖业发展提供了天然防疫屏障,极大地降低了防疫成本。同时,中盛农牧始终把质量和安全放在第一位,“中华兴盛,天地大有”,是中盛农牧核心理念。按照张华董事长提出的“阳光下的农业,阳光下的食品,阳光下的美味”口号,坚持配方饲养,严格检疫检验,推行严格的标准化生产,保证了中盛产品的高营养、无公害、高品质。建立统一科学的品牌化质量管理体系,将产前、产中、产后多个环节纳入标准化管理,打造品牌,提高竞争力。

  目前,“中盛中有”品牌产品,已通过了ISO9001和HACCP体系认证、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证,取得了清真食品认证证书、清真食品经营许可证和进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证书,产品热销全国各地及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成为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德克士等国际知名快餐企业的地区指定供货商,产销两旺。

  星罗棋布的养殖基地、整齐划一的环保鸡舍、整洁先进的饲养设备……笔者所到之处,无不透露着中盛农牧这个年轻的企业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勃勃生机。

助推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

  秉承“鸡产业起步,羊产业做大”的发展思路,在实施镇原县3600万羽白羽肉鸡项目的同时,2016年,张华又投入巨资启动实施了庆阳市1000万只肉羊项目。

  目前,中盛农牧已在西峰、镇原、庆城、华池和环县5个县区建成万只肉羊繁育场13个;羊舍280栋,23万平方米;存栏基础母羊13.3万只,年供应优质种羊15万只,出栏肉羊24万只,带动合作社和养殖户年出栏20万只;建成百万只屠宰线1条,日屠宰能力3000只,羊肉分割产品85种。在庆阳高原上,出现了国内养殖量最大、羊源自主供应能力最强的现代化肉羊产业,形成了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扶贫产业。

  “办好一个企业,做大一个产业,助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群众”。这是张华的初心,也是中盛农牧的终极目标。基于这个初衷,中盛农牧从一创立就把帮助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作为主要的任务和标准,张华也把中盛农牧的肉鸡、肉羊定名为“扶贫鸡”“扶贫羊”。他要用肉鸡、肉羊这“六条腿”,让庆阳没有一家贫困户,让所有乡亲走上小康路。

  首先,为了实现“六条腿”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目的,在庆阳市委、市政府的指导、支持下,中盛农牧建立起了与贫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群众做产业的主人,成为产业的经营者和参与者,进而成为产业利润的享用者。

  中盛农牧引导农户以乡镇为单元成立了近千个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机制。在肉羊产业上,中盛作为龙头企业,主要提供资金、人才、管理、技术、品牌、销售等方面的指导和服务。企业为各合作社和农户提供种羊和羔羊,由合作社和农户饲养,育肥羊均由中盛以保护价收购销售,合作社和贫困户只负责按合同和标准养好羊,没有任何风险。每个合作社就是一个小的养羊场,农民在合作社参与养殖,共享收益。对有经验、有能力的贫困户,与他们直接签订合同,建立独立的家庭养殖场。合作社或养殖户养殖一只繁育母羊,就能从中盛农牧那里得到1000元纯收入。对有意愿但缺劳动力的贫困户将肉羊交养殖大户(合作社)托养。每托养1只基础母羊,向贫困户分红1只羔羊,实现效益分红。

  在此模式下,庆阳重点养羊县环县已形成了3个“70%”,即农民自有土地70%种草,农村劳动力70%养羊,农民收入70%来自中盛。

  其次,中盛农牧以特有的全产业链模式不断拉长产业链,做强链上的每一个环节,让更多的贫困户在这个产业链上脱贫致富。饲草种植、饲料加工、种鸡(羊)繁殖、肉鸡(羊)养殖、屠宰加工、冷链物流、市场销售等,每个环节都让贫困户参与其中,每个环节都让贫困户分享红利。

  随着养鸡、养羊规模的扩大,中盛对玉米、苜蓿等饲料的需求量猛增。过去农民种玉米,除去种子、化肥、农药等,每亩实际收入不足500元。现在改种青贮玉米,中盛连杆带棒一起收,而且每吨高出市场价150元,农民种玉米每亩收入达到1200多元。苜蓿一年收三茬,农民种一亩苜蓿收入约1300元。环县山高沟深,不宜种粮食,中盛农牧引导农民种植苜蓿2.1万亩,仅此一项年增加农民收入2730多万元。据庆阳市农牧局统计,全市玉米、苜蓿的种植面积已从2012年的557万亩扩大到2018年的838万亩。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种植玉米、苜蓿给农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入,每户农民的年收入比过去增加了2-3倍。

  鸡羊养殖是个劳动密集型行业,特别是肉食加工需要大批的工人参加。中盛农牧优先吸收贫困群众,组织他们学习养殖种植和加工知识,然后把他们分配到各个岗位当工人,变“输血”为“造血”。这些人进入企业后,人均月工资3000元以上,年收入约4万元,高于当地农民年平均收入的十多倍。企业还免费提供食宿,报销逢年过节回家的差旅费。进厂务工的贫困户全部实现了当年进厂当年脱贫。

  镇原县贫困户王俊再动情地说:“往年一年下来,全家的收入才3000元左右。到中盛农牧当工人后,一年的收入就有三四万,一年就完全脱了贫。”目前,仅镇原就有1800名普通农民实现了华丽转身,成为了中盛农牧的产业工人,年增加工资收入7200万元。中盛农牧实现1000万只肉羊产量,将需要17.6万农民参与饲草种植,7000人进厂务工,在社会养殖、草料、收购、运输、冷链物流等环节可间接带动10万人就业。

  中盛农牧将运输任务全部交给当地农民,由农民成立运输车队,负责鸡肉羊肉运输。目前,参与中盛冷链物流的有280多台车,从业人员580人。仅2016年就增加收入4000万元,人均10万元以上。随着中盛养鸡养羊规模的扩大,冷链物流所需人员将持续增加。

  鸡羊肥料是最好的有机肥。庆阳的苹果是当地的拳头产品,但随着品种的退化和土壤肥力缺失,苹果口感变差,产量不高,市场销售不畅。中盛将每年产生的约20万吨鸡羊肥料,无偿提供给当地1000余户果农,不仅使每户减少化肥支出1800元,还改善了苹果品质,提高了产量,每亩增加收入3000元。

  另外。中盛农牧养鸡、养羊的场站,多数选址在荒山荒坡。贫困户守着这些荒山荒坡一年挣不到一分钱。目前,中盛农牧已从1500户贫困户手中以每亩年租金500元流转荒山荒坡4300亩,年通过土地流转增加收入215万元。2012年至2018年,6年共增加农民收入1290万元。

  2013年,庆阳有537个贫困村60.62万贫困人口。到2018年底,贫困人口降到12.78万人。实现脱贫的近48万人中,通过中盛养鸡养羊带动的人数接近一半,撑起了庆阳精准扶贫的半边天。

  数字,是枯燥的,但同时又是生动的。这一组组数字不正展示了中盛农牧入驻庆阳所创造的辉煌成果?不正是张华社会责任的生动诠释?

  在笔者采访中,无论是干部、农民还是企业家,一谈起中盛农牧这个话题,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农民说它是富民之路,企业家说它是兴企之宝,干部说它是开启农民致富之门的“金钥匙”。

  是的,中盛农牧所打造的肉鸡、肉羊“六条腿”产业扶贫模式,已成功开启了庆阳农民增收致富之门。肉鸡、肉羊产业的解困、带富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等所彰显的“中盛效应”,在庆阳市的扶贫攻坚战中无限放大。

  正如市委主要领导所言:“中盛肉鸡、肉羊产业化项目不仅仅是一个单体建设项目,而是再造了一个新兴富民产业。这个项目的建成,必将带动种植业、畜牧业、服务加工等相关产业全面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中盛农牧在庆阳的落地生根,不仅使越来越多的贫困户摘掉了贫困的“帽子”,也彻底补齐了庆阳在农业领域缺乏大型龙头企业的“短板”,形成了“中盛模式”这一对庆阳农业转型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发展方式,为整个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随着中盛农牧肉鸡、肉羊产业的发展壮大,迅速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既让农民分享了全产业链带来的“红利”,又最大限度地融入和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成为助推镇原及至庆阳精准扶贫的强力引擎。

  以中盛农牧为龙头,对上下游产业的强大辐射带动作用已经开始显现。中盛农牧已形成从饲草种植、精饲料加工、鸡羊养殖、定点屠宰、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商业贸易终端销售到网络交易的全产业链,形成了一个围绕鸡羊、肥草齐转的循环经济产业集群。仅中盛农牧落地镇原后,通过饲料、运输、商贸一二三产业结合,带动全县农民年增收1.56亿元。随着“种、养、加、销”一体化生态循环模式的建立,将带动一大批农民和诸多行业围绕中盛农牧发展,实现一个龙头企业派生出众多小型产业,从而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局面。

  庆阳市农牧局原局长赵自元介绍说,“中盛模式”对我市发展畜牧产业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依照中盛公司的多元产业链式开发和多种产品“吃干榨尽”的模式,全市正在着力建设肉羊、肉牛、生猪、肉鸡四大重点产业的全产业链。

  中盛农牧的迅速壮大发展,为庆阳市畜牧业龙头企业注入了活力。目前,庆阳市已建成的庆阳福润、甘肃天兆、庆阳沃得利、兴旺牧业、镇原解语花等畜牧业省、市重点龙头企业30户。至2018年底,肉羊、肉牛、生猪、肉鸡饲养量分别达到287.5万只、62.5万头、93.3万头和412万只。建成规模养殖场(小区、合作社)804个,畜牧业增加值达到13.2亿元,为农民人均提供纯收入402元。如今,它们与中盛农牧一道,为建设年屠宰加工5万头肉牛、1000万只肉羊、200万头生猪、1.2亿只肉鸡及系列产品生产加工产业集群奠定了坚实基础,形成畜牧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态势。

  中盛农牧的引领、带动,不仅开辟了庆阳转型跨越新途径,也打造了庆阳区域经济名片 。

  庆阳的做法和张华的扶贫事迹已经在全国引起了极大反响。2019年9月17日。中宣部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在庆阳市联合召开了“中盛集团产业扶贫座谈会”。来自中央国家机关和全国各地的农业专家、学者、农业企业的代表一致认为,中盛农牧集团公司通过产业扶贫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既是精准扶贫政策的生动实践和有力注脚,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有益经验。

尾 声

  中盛农牧集团已完成1000万只肉羊全产业链布局规划,基础设施配套完善,2021年即可实现1000万只产能目标。

  由张华牵线搭桥,引进的国家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福建圣农集团,在实现资产重组后,已完成3000万羽白羽肉鸡产能提升改造工程,正向1.2亿羽产能目标迈进。

  新更名成立的甘肃圣越农牧发展有限公司,作为亚洲最大、全球唯一的集种鸡养殖、种蛋孵化、饲料加工、肉鸡饲养、肉鸡加工、食品深加工、产品销售、快餐连锁于一体的全封闭白羽肉鸡全产业链企业福建圣农集团的子公司,将依托圣农集团已形成的先进理念、高端技术、广阔市场,在镇原43万人民的倾力支持下,带领他的国际化团队,以“成为世界级的食品企业”为愿景,努力打造着市场国际化、品牌国际化、管理国际化、资本国际化的上市企业。

  中盛农牧1000万只肉羊全产业链建成后,年出栏肉羊400,羊肉产量8万吨,实现产值62亿元,带动4万多农户实现稳定脱贫。

  圣越农牧1.2亿羽肉鸡全产业链项目建成后,可实现产值35亿元,利润11亿元,直接解决用工1万人,间接带动5万户10万人以上就业。

  1000万只肉羊、1.2亿羽肉鸡全产业链项目建设,是镇原县和庆阳市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一次重大突破。项目全面建成后,在解决就业的同时,带动种植养殖、冷链包装、商贸物流、交通运输等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农民收入、财政收入将成几何倍数增长。

  未来的圣越、中盛将以鸡羊产业为中心,推行“草业—养殖—加工—肥料”的循环发展,形成“上下游融会贯通、农工商无缝对接、鸡羊肉高附加值”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助推镇原、庆阳农业全环节升级、全循环发展、全链条增值,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以中盛农牧3600万羽肉鸡项目为肇启,所引发的农业革命,唤醒了沉寂的土地,沿袭千百年的传统农牧业开始向现代农业进发。

  凤鸣声声,凰舞翩翩。镇原乃至庆阳大地已如一只浴火的凤凰,冲出藩篱,走向辉煌!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